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2023-12-04 06:10: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11月29日,美國知名政治家、外交官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0歲。

  基辛格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出任美國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的傳奇外交官,被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而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基辛格是外交關係中“現實主義”的堅定踐行者,在超級大國時代引領了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為世界國際體系的重構付出了畢生的努力。

  11月29日,基辛格政策諮詢公司發佈聲明稱,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天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0歲。

  聲明表示,亨利·基辛格的家人將為這位已故政治家舉辦私人家庭葬禮,隨後會在紐約市舉行公眾追悼會。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中産階級猶太家庭。二戰期間,基辛格家族成員中有13人死於納粹集中營。幸運的是,基辛格一家人在1938年逃亡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這樣描述,“他那從未消失的帶有鼻音的德國口音和流淌在血液裏的對足球的熱愛永遠提醒著人們,他來自歐洲。”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讓我父親很失望,他認為我應該專注于更高層次的事,比如歌劇,而我覺得我該去鎮裏的球場踢球。家鄉小鎮位於德國的南部,有一個獨特之處,從未在主場輸過球,也基本上不會遠走他鄉。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初到美國,基辛格歷經艱辛。白天在剃鬚刀工廠上班,晚上邊補習英語邊學習高中的課程。1943年,為了取得美國公民身份,基辛格應徵入伍。超高的悟性、敏銳的觀察力,加上會説德語,他成了美國陸軍的一名情報兵,被派往遭納粹佔領的家鄉。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1944年,基辛格目睹了二戰期間德國發動的最後一場反擊戰——阿登戰役。

  這是二戰西線戰役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陣地戰。納粹和盟軍雙方總共投入近60個師,雙方傷亡均超過8萬人。戰爭的殘忍血腥,使基辛格意識到務實戰略的重要性。

  返回美國,在哈佛攻讀政治學期間,他提出“小型核戰爭”理論,一時間聲名大噪。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我認為,理論上可能通過有限地使用核武器來進行反擊戰,雖然這不是上策。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1968年,基辛格被當選總統尼克松委任進入白宮,擔任國家安全顧問這一重要職位。

  當時的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呼聲此起彼伏。

  基辛格給尼克松提出的建議是,轟炸柬埔寨,切斷當時北越政府的補給線,迫使各方來到談判桌前。

  從1969年到1970年,美軍多次出動B-52轟炸機秘密對柬埔寨邊境展開“地毯式轟炸”。基辛格告訴軍方,要打擊“一切能飛能動的東西”。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總統先生,您在10天內就會讓這些人坐到談判桌前,這是其他方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1973年1月27日,基辛格在巴黎與北越領導人黎德壽最終達成《巴黎和平協定》,敲定了美國從南越撤軍的事宜,讓美國得以擺脫戰爭泥潭。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我當然強烈支持它(在越南的決策),這是正確的,而且符合美國的利益。

  也許,英國《衛報》的評價更為客觀:“儘管基辛格經常被視為基於現實政治的世界秩序的至高信奉者,但他內心深處卻極其忠於個人主義的美國理想。”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1973年“十月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為了促成以色列同埃及、敘利亞之間的和談,基辛格在7個月的時間裏11次訪問中東,往返于8個國家的首都之間。《時代》週刊評論稱,這對於一個大國政府中有如此資歷的官員來講,是前所未有的。

  在專機上,基辛格專門給記者團留出了14個座位。這樣,他的一舉一動就能隨時被報道出來。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曾對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説,“我的熱度高是因為我總是單槍匹馬地行事,美國人特別喜歡這一點,我就像個牛仔。”

  在以色列,基辛格遇到時任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梅厄性格剛強,綽號“鐵娘子”。為了當時中東的均力局面不被打破,緩解美國遭遇的石油危機,基辛格試圖降低梅厄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期望。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據《時代》週刊報道,70多歲的梅厄和50多歲的基辛格互不相讓,談判持續了一個通宵。

  最終,梅厄夫人只批准了人數有限的軍事部署,但正由於沒有打響先發制人的第一槍,也讓以色列隨後獲得西方的軍事援助顯得名正言順。最終獲得了“贖罪日戰爭”的勝利。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CNN評論員 納福塔利:基辛格經歷了最複雜的一系列談判,最終達成了在(以色列)北部與敘利亞的邊界,和(以色列)南部與埃及的邊界建立持久性停火。

  也正是基辛格的此番“穿梭”,為隨後在1978年簽署的戴維營協議鋪平了道路,推動了重要的中東和平進程。

  1973年9月,時年50歲的基辛格宣誓出任美國國務卿,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原籍並非美國的國務卿,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的官員,堪稱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外交官。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美國駐以色列前大使 因迪克:基辛格在那個時期所採取的策略,我們能從中學到的是,他是非常謹慎的、漸進的。他發明瞭“漸進外交”的概念,對於雙方是否做好準備,為達成協定做出犧牲保持謹慎的態度。

  在《華盛頓郵報》看來,在基辛格褒貶不一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確認産生最重要積極影響的事件便是與中國的秘密外交。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在1970年的華沙會議上,美方通過一名翻譯傳遞給中國一個信息,尼克松總統願意跟中國談論高層政治問題。在第二年,1971年春天,美國乒乓球隊接到中國乒乓球隊的訪問邀請,並在人民大會堂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規格接待。這場乒乓外交成為“小球推動大球”改變歷史進程的關鍵。

  當年6月,基辛格通過中間方巴基斯坦收到消息,中國願在北京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的特使。在收到這一消息時,基辛格把尼克松拉到一邊説:“這是‘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總統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據《紐約時報》報道,當時尼克松專門翻出一瓶昂貴的白蘭地,與基辛格舉杯慶祝。

  1971年7月,基辛格開始了前往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所謂“亞洲調研之旅”。在伊斯蘭堡的一次晚宴上,這名美國外交官突然“肚子疼”。隨後記者被告知,基辛格將被送往巴基斯坦總統在深山的官邸休息。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而事實上,在7月9日12時許,基辛格帶著三名助手,已經秘密乘坐巴基斯坦民航707航班抵達北京南苑機場,開啟了打開中美兩國關係大門的歷史性訪問。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在與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人進行了長達兩天共計約49個小時的會談後,7月11日,基辛格離開北京。4天后,尼克松出現在美國全國電視講話中。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時任美國總統 尼克松 1971年:得知尼克松總統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在1972年5月之前的適當日期訪華。

  次年二月臨行前,尼克松在白宮舉行盛大的出發儀式,邀請了上百家媒體和大批美國民眾前來見證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時任美國總統 尼克松 1972年: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我們(中美兩國)能夠保有分歧,卻不會成為戰爭中的敵人。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來人員交往隔絕的局面,兩國發佈《上海公報》,宣佈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7年,基辛格卸任國務卿,此後他沒有再擔任政府公職。不過,每逢世界局勢有風吹草動,他總會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併為人所關注。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競選策略分析師都心知肚明,參與總統競選的候選人喜歡被媒體看到與基辛格交談過,或者被描述為與基辛格交談過,因為這傳遞出了一個信息:對於外交,他們是認真的。”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如今在白宮西區的書架上仍然擺放著基辛格關於中國崛起的最新著作——《論中國》。

  在《論中國》詞頻中,貢獻程度最高的幾組詞彙分別是:世界、秩序;解決、問題;國際、秩序。其中“解決、問題”出現的高峰在這本書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基辛格初訪中國的那幾年。那時的他還沒有滿50歲,秘密訪華成為他和中國産生關聯的第一個故事。而後,基辛格頻繁訪問中國,從北京到上海,從蘇州到貴陽,基辛格去過中國20多個地方,和許多中國人傾心交談,促成多次中美對話。

  來中國第一要義是什麼?現在看就是要解決問題。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今年7月,基辛格再度訪華,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中國行。而這恰巧處於基辛格“雙百”的時間節點。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度過百歲生日,而從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訪華算起,他已訪問中國超過百次。基辛格表示,“中國人所説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指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關係,我以這個稱謂為榮。”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半島電視臺主播 克萊蒙斯:我認為世界上沒有比基辛格更具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了。他塑造了整個現代時代,人們看到他化解了世界上的重大緊張局勢。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研究,指出人類歷史上15次新興大國崛起過程中,有11次與守成大國發生了戰爭。

  基辛格對此指出,“中美有責任做出改變而不是重蹈覆轍。我非常贊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我理解他的意思是兩國應該以夥伴關係互相對待和互相學習。我曾多次向美國政府建議重視‘新型大國關係’這一概念。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自我初次訪華後,美國一共換了8屆政府,而這8屆政府都得出同一個結論,那就是:美國必須和中國合作。”

  2023年10月24日,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年度頒獎晚宴上,這位百歲老人生前最後一次評價中美關係,也給美國政界發出了最後的勸告。

世界週刊丨基辛格的百歲人生

  基辛格:美國要避免給人留下正在背離“一個中國原則”的印象,這是我們自己承諾的原則。當時起草的時候我也在場,這是一個真實鄭重的承諾。我認為現在,正如50年前相信的一樣,我們能夠找到一條解決這些困難的路。我有自信,在座的各位都相信,中美之間的和平與進步,是符合兩國利益的,也是符合世界利益的。

  半個世紀前,基辛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既造福兩國,也改變了世界。如今,這位老人走完了他百年的風雨人生,從此,外交界又少了一位傳奇人物。不過,世界不應忘記基辛格的多番忠告。

  在世界亟需戰勝危機、走出迷茫的關鍵時刻,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動向和利益抉擇,已事實上成為決定時代走向的最大變數。能否把握好這一變數,從而促成維護世界和平和增進人類福祉的目的,是擺在中美兩國面前的重大問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