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表示,“拒絕排除”向烏克蘭派遣西方軍隊的可能性。
在法國暗示有可能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後,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27日表示,它們沒有計劃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
同一天,白宮也表示,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兵。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在一份聲明中説,拜登總統“已經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派兵到烏克蘭作戰”。
克裡姆林宮警告稱,任何此類舉動都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衝突。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軍事報道》主編魏東旭分析稱,法國關於向烏克蘭派兵的表態,本質上是對烏克蘭開出的空頭支票。
法國關於派兵的相關表態,試圖展示出一種所謂的積極姿態,在對烏援助這個問題上,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試探和突破,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俄羅斯的嚴厲警告。
後續法國馬上就改口,為派兵的説法降溫,稱所謂的派出部隊,主要是執行掃雷任務、組織網絡防禦、協助烏克蘭的兵工廠生産武器裝備等,並不是要直接參與進攻性的作戰任務。
美國和其他的北約成員國也不願意引火燒身,所以馬上就表明瞭立場。
路透社報道截圖
魏東旭進一步解讀稱,北約針對烏克蘭危機的軍事介入往往具有隱蔽性,目前主要有這些手段:
北約會派出少量的特種部隊人員和軍事情報人員,在衝突的區域內,對烏克蘭的新兵進行訓練。同時,這些人員可能會悄悄地靠近俄烏雙方的交火區,去蒐集俄軍的作戰信息。
北約會在衝突區域的週邊,在烏克蘭周邊的北約成員國的範圍內,利用技術手段,為烏軍的軍事行動提供情報信息,包括俄軍的坐標信息等。
一些北約成員國的退役作戰人員,可能會以雇傭兵的身份加入烏克蘭軍隊,執行作戰任務。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魏東旭
編輯丨單立娟 林維
簽審丨李嚴 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