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一諾千鈞
2025-09-26 12:30: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陸龍天

  “我宣佈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就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三點倡議,並宣佈了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一攬子目標,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英國廣播公司認為中國關於減排的目標是“里程碑式的承諾”。還有分析認為,中方的承諾體現了對多邊主義的堅守和對聯合國的支持。

  了解當前全球氣候治理現狀,會更感受到“中國承諾”的分量之重。一方面,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人類生産生活造成重大影響。過去十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在攀升,去年全球年均氣溫變化首次突破1.5攝氏度。另一方面,某些大國拒絕履行國際責任,廣大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全球氣變合作面臨挑戰。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也是《巴黎協定》達成10週年。根據這一協定,各方需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每5年提交國家自主貢獻。今年正是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的重要節點。在本週開啟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專門召集這場氣候變化峰會,就是為了凝聚國際共識、攜手應對日益緊迫的氣變挑戰。

  在這方面,中方的決心和行動一以貫之、有目共睹。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佈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5年後的9月,習主席又就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出倡議,呼籲各方“堅定信心”“擔當盡責”“深化合作”。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助理教授王艷華對《國際銳評》分析説,習主席針對當前形勢發出三點倡議,有助於各方保持定力、明確責任、匯聚合力,為國際社會應對氣變挑戰指明瞭方向,為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強心劑”。

  在峰會上,習主席宣佈了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一攬子目標。其中,外界最關注的就是中國首次提出絕對量減排目標,並且覆蓋全經濟範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瑞彬對《國際銳評》分析説,“全經濟範圍”意味著氣候政策行動涵蓋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建設“氣候適應型社會”表明中國積極推動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紮實推進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設定了絕對排放量削減目標,説明是在持之以恒地推動減排。這樣的治理力度為世界作出了表率,也將極大鼓舞國際社會應對氣變挑戰的信心。

  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歸根結底要靠發展方式的徹底變革。自5年前宣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執行委員會輪值委員塔尼亞·斯蒂爾認為,中國作為製造和消費大國,能夠快速推進低碳轉型,為其他國家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支持國際社會實現綠色轉型。據統計,2016年以來,中國提供並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有力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前,中方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綠色能源合作項目。從幫助非洲國家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設施,到向世界供應物美價優的新能源汽車,中國正不斷為世界提供“綠色産能”。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各國共同行動;加強全球氣候治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基石。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全球綠色轉型應當堅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通過轉型縮小而不是擴大南北差距”“發達國家應當落實率先減排義務,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只有各方匯聚合力,才能實現《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

  作為世界上履行減排承諾意志最堅決、行動最有力、落實最有效的國家,中國會盡最大努力落實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將繼續與各方一道履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