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
2024-04-03 16:44:39來源:新華社編輯:趙妍

  新華社內羅畢3月31日電 特稿|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

  新華社記者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和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與非洲的人才合作日益深入,合作方式和領域不斷豐富。從修建學校、捐贈設備,到分享先進職教經驗和組織各領域培訓,再到推進中非智庫論壇、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交流活動,魯班工坊、孔子學院等眾多人才合作重點項目落地,幫助非洲國家培養適應當地現代化需求的人才,為非洲大陸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非洲聯盟(非盟)將2024年定為教育主題年,旨在以此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升人民福祉,實現《2063年議程》願景。非盟委員會經濟發展、貿易、旅遊、工業與礦業委員阿爾伯特·穆昌加表示,非洲同中國在相關領域合作正在推動非洲人力資源優化,促進非洲經濟社會發展,期待在《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等框架下取得更多成果。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pLQBbKocDwxS8BB4

  這是2024年1月11日拍攝的位於科摩羅首都莫羅尼的科摩羅國家瘧疾防治中心實驗室。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期盼更多魯班工坊”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魯班工坊實訓室,當地教師約納斯·阿凱萊正熟練地操作來自中國的機電一體化平臺,模擬流水線上生産過程,向學生講解自動化設備的操作和運行原理。

  阿凱萊今年39歲,他在中國深造時接觸到魯班工坊這種創新教學模式。他高度認同這種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的模式,回到埃塞後申請到魯班工坊任教。“現在的埃塞年輕人很幸運,他們有機會來魯班工坊學習,我期盼未來在埃塞能有更多這樣的工坊。”

  實訓室門口,照片墻上挂滿魯班工坊畢業生在企業裏操作設備的工作照。“這些照片都是企業主動發來的,他們對畢業生的表現非常滿意。”埃塞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説,一些企業甚至主動提出把員工送到魯班工坊學習。

  自2019年非洲第一家魯班工坊在吉布提建成並運營以來,已有10余家魯班工坊在非洲相繼落地,致力於分享中國優秀職教經驗,助力當地人才建設。埃塞魯班工坊于2021年揭牌運營。據介紹,工坊已被非盟總部確定為面向全非洲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訓中心,併為世界銀行的東非職教一體化項目提供培訓服務,培訓對象包括埃塞、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的職教人才。

  魯班工坊建設運營是近年來中非人才建設合作的縮影。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大陸,中非人才建設合作有助於非洲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發展紅利。

  中非職業教育聯盟已與坦桑尼亞、塞舌爾、盧旺達和埃塞等國開展合作,修訂並開發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崗位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坦桑尼亞教育、科學和技術部副常務秘書魯齊穆拉表示,坦中兩國在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方面的合作將有助於培養新一代專業技術人員,推動坦創新、創業和可持續經濟增長。

  “帶不走的醫療隊”

  1963年4月,第一批援助阿爾及利亞的13名中國醫療隊隊員抵達阿西部城市賽伊達,拉開了中國援非醫療的序幕。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援外醫療隊和各項目組始終奮戰在非洲地區病、傳染病以及重大公共危機防治第一線,積極開展培訓,幫助非洲改善醫療衛生狀況和人才隊伍建設,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東非島國科摩羅,當地人曾飽受瘧疾困擾。2007年起,中國醫務工作者帶來“復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項目”,並與科摩羅抗瘧中心聯合開展瘧疾防治和相關培訓。到2017年,科摩羅實現瘧疾零死亡,發病率大幅下降。

  科摩羅國家瘧疾防治中心實驗室主任卡邁勒·賽義德·阿卜杜拉今年47歲,同中國醫務工作者並肩抗擊瘧疾已有12年。他告訴記者,為科摩羅全民發放復方青蒿素等抗瘧藥品的工作既複雜又精細。“我們需要考慮服藥對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多重因素,然後對藥品用量進行調整。做好這些工作,都需要中國同行給予我們專業的培訓和指導。”

  中國援助科摩羅瘧疾防治項目組現場負責人鄧長生説,僅2018年至2021年,中方就舉辦了365場專業技術培訓,培訓了4000余名參與瘧疾防治的當地工作人員,幫助提升科摩羅瘧疾防治人員工作能力。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的奔巴島曾是血吸蟲病重度流行區。2017年,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首批專家組進駐奔巴島,為當地帶去防治血吸蟲病的“中國方案”。如今,桑給巴爾血吸蟲病的發病率已從8.92%降到0.64%。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楊坤説,實現消除目標必須依靠當地基層力量,培訓有助於加強基層醫院的血吸蟲病檢測能力,助力儘早實現血吸蟲病消除目標。

  桑給巴爾衛生部官員塞萊·穆罕默德説,自己經常向中方專家學習請教,努力將科學綜合防治方法推廣應用。

  “學好中文就是機遇”

  “如果不是因為學習中文並且拿到獎學金去中國留學,現在我可能還在桑給巴爾的小船上捕魚。”32歲的坦桑尼亞人阿莎·富姆·哈米斯是位於坦桑尼亞首都的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師。

  在從事中文教學的3年裏,哈米斯見證了這個東非國家的“中文熱”。“中文已成為國際語言,學好中文就能為年輕人帶來機遇。”哈米斯説,在她教過的300多名學生中,許多人在當地中國企業找到了體面的工作,還有一些人選擇從事中文教學工作。

  如今,越來越多的坦桑尼亞學生在學習中文後前往中國留學,攻讀工程技術、醫學等專業,為未來就業打下基礎。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語言研究專業的學生哈米達·塞夫·阿拉維告訴記者,前往中國留學“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

  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非洲各國孔子學院將中文教育與其他學科融合,推出“中文+”項目,培養適應當地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在西非國家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與中國援塞農業技術專家組共同推出“中文+農業技術培訓”項目,農技專家來到孔子學院農業科技園授課並指導實踐。

  “我不僅學會了中國的蔬菜種植技術,也提高了中文,這對我未來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參加項目的學生穆薩·迪奧內説。

  坦桑尼亞國民議會副議長尊古説,孔子學院在促進坦中文化交流、加強人文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幫助當地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推動農業、旅遊等領域發展。(參與記者:周楚昀、閆然、華洪立、淩馨、王冠森、劉方強、王子正、曾濤、李亞輝)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xRR33eVb1A8oQoAc

  這是2024年2月15日在亞的斯亞貝巴的埃塞俄比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拍攝的魯班工坊大門。新華社記者 李亞輝 攝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Drw1rRtjw0Hl4cz1

  2024年2月15日,在亞的斯亞貝巴的埃塞俄比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左)與當地教師約納斯·阿凱萊交流教學內容。新華社記者 李亞輝 攝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QEweWXUotAj9JdCR

  2023年11月17日,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在給學生授課。新華社發(赫爾曼·埃馬紐埃爾攝)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r3nsq5bNHIsENEPX

  2023年11月17日,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在給學生授課。新華社發(赫爾曼·埃馬紐埃爾攝)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PjBuvlgIHInu9zat

  2024年2月22日,在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農業科技園內,中國農技組專家為當地學生授課並現場指導實踐。新華社發(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面向未來,中非攜手推進多領域人才合作_fororder_Se2T1UKJOpVglBqD

  2024年2月22日,在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農業科技園內,中國農技組專家為當地學生授課並現場指導實踐。新華社發(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