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環時深度】墨厄危機凸顯拉美政治氣候惡化?
2024-04-17 09:31:49來源:環球時報編輯:殷亮

  【環球時報駐巴西、墨西哥特派記者 陳海琪 彭敏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徐永晟】“我不後悔。”在當地時間4月15日播出的採訪中,厄瓜多爾總統丹尼爾·諾沃亞這樣回應本月初發生的“強闖使館”事件。儘管全球很多國家都在譴責厄警方進入墨西哥駐厄大使館逮捕前副總統格拉斯一事違反國際準則,但諾沃亞認為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有分析認為,近年來,拉美政治生態迅速演變,左右博弈加劇,深陷“轉型困局”。美聯社更是直言,拉美地區當下的左右博弈就像一台快速切換的彈球機。這次“強闖使館”事件背後究竟體現出拉美政治生態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左右互搏為拉美各國走向團結帶來怎樣的挑戰?對於這些問題,拉美各國正展開激烈爭論。

  拉美各國“很少在某件事上達成如此高度的一致”

  “根據《聯合國憲章》,國際法院應當批准將厄瓜多爾除名。”墨西哥總統洛佩斯本月11日向聯合國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將厄瓜多爾“踢出”聯合國。據墨西哥《拓展》雜誌報道,“強闖使館”事件發生後,不僅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等國的左翼政府紛紛強烈譴責厄警方的作為,秘魯、阿根廷、烏拉圭等右翼政黨執政的國家也表達了對墨西哥的聲援。美洲國家組織10日還批准了一項決議,“強烈譴責”厄警方的行動。除厄瓜多爾投反對票和薩爾瓦多投棄權票外,其他與會國家均投了贊成票。厄瓜多爾基多舊金山大學政治學家巴勃羅·佩雷斯認為,拉美各國“很少在某件事上達成如此高度的一致”。

  據《環球時報》駐墨西哥記者觀察,單從墨西哥目前國內的政治氛圍來看,洛佩斯左翼政府在墨民眾中比較受擁護,在即將於今年6月舉行的大選中左翼執政黨獲勝的可能性也較大。洛佩斯本人在外交上敢於發聲,墨西哥也有向政客提供政治庇護的傳統。事實上,除格拉斯外,洛佩斯也曾宣佈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等人提供政治庇護。甚至在2022年,由於洛佩斯宣佈對秘魯前總統卡斯蒂略家人提供政治庇護,秘魯還驅逐了墨西哥駐秘魯大使,後宣佈與墨關係降為代辦級,引發兩國外交風波。

  巴西拉丁美洲一體化聯邦大學教授胡裏奧·莫雷拉表示,包括墨西哥在內的拉美國家庇護別國政客的悠久歷史是“植根于深厚的人性和正義感”的做法。他認為,“強闖使館”事件會讓人們對主權、一體化以及和平解決爭端等指導國際關係行為準則的價值觀提出質疑。不過也有報道稱,洛佩斯與厄瓜多爾此前的左翼執政黨關係較好才是墨西哥庇護格拉斯的重要原因。有觀點認為,正是由於左翼和右翼執政觀念不同,導致墨厄關係近年來發生顯著變化。

  從厄瓜多爾方面來看,格拉斯曾于2013年至2017年任厄副總統,是時任左翼總統科雷亞的“左膀右臂”,因捲入貪腐醜聞入獄,2022年11月獲假釋,但面臨新的指控。去年12月,格拉斯以“擔心自己的安全和人身自由”為由前往墨西哥駐厄使館尋求庇護。而現年36歲的厄總統丹尼爾·諾沃亞領導下的中右翼政府目前任期僅剩一年多,國內還面臨嚴峻的幫派和暴力問題。就在今年1月,厄瓜多爾發生毒梟越獄、多所監獄騷亂,全國進入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

  《紐約時報》報道稱:“厄瓜多爾的外交爭端可能會改善其總統的政治命運。”厄社會學家艾琳·萊昂認為,諾沃亞可以利用此次抓捕事件提升在國內政治中的影響力。目前,腐敗問題是厄中右翼攻擊左翼的主要抓手。此次事件發生後,諾沃亞的支持率也有所上升。諾沃亞發起的關於安全、就業和司法問題的全民公投擬於4月21日舉行,在公投來臨之際,他希望通過抓捕行動傳達其對有罪不罰現象持強硬態度的信息,並表達他將打擊該國幫派及政府內部助長犯罪集團的腐敗行為。如果公投通過,他將有更多權力來應對國內暴力問題,這有可能幫助他在明年大選中獲得連任。

  雖然拉美國家紛紛聲援墨西哥、譴責厄瓜多爾,但也有聲音批評此次事件可能與外部國家有關。拉丁美洲社會科學院政治社會學教授富蘭克林·拉米雷斯認為:“沒有美國的允許,或者至少沒有美國的默許,諾沃亞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改變和擾亂地區政治的伎倆。”厄瓜多爾學者皮拉爾·費爾南德斯也在《巴西真相》網站上撰文表示,儘管美國對厄瓜多爾的行為表示批評,但其肯定在此之前予以了批准。如果沒有美國政府以及當地軍方的知情和支持,諾沃亞不會下令闖入使館。

  拉美學者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墨厄斷交事件會帶來嚴重後果。厄瓜多爾洛哈私立技術大學衝突管理教授貝爾特蘭分析稱,此事可能極大影響厄瓜多爾與墨西哥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平衡。墨厄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經“暫停”,然而達成該協定是厄瓜多爾加入太平洋聯盟從而進入亞洲市場的條件之一。《巴西真相》網站刊文批評諾沃亞的行為“十分短視”,墨西哥是厄移民最多的國家,也是厄私營部門的主要外國投資者。此外,巴西“myNews”新聞網刊文稱,墨西哥的販毒集團在厄很活躍,與此同時還有大量厄移民經由墨西哥前往美國尋求庇護。如果墨厄不保持良好關係,兩國聯合打擊販毒的合作可能會被推遲,非法移民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這兩個問題都可能在整個拉美地區惡化。

  為“擊敗極右翼分子”,左翼必須進行“更為激進的改革”

  事實上,“鐘擺效應”在拉美政壇一直存在。本世紀初大宗商品繁榮時期,拉美地區開始經歷第一波“粉紅浪潮”,一系列左翼政府因其加大對經濟指導和干預力度的做法以及出臺福利政策而崛起。但大約10年後,該地區再次出現以阿根廷前總統馬克裏、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為代表的右翼浪潮。到2023年初,左翼政府又迎來第二波執政潮,19個國家中一度有12個由左翼政府統治。

  “厄瓜多爾和墨西哥之間的衝突遠非孤例,這表明瞭拉美政治氣候的惡化。”巴西政治家馬爾西奧·桑蒂利分析稱,這種政治氣候掏空了南方共同市場,並蔓延到整個拉美地區,可能影響地區內各國之間的關係。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拉美問題研究員埃內斯托·馬丁內斯表示,拉美地區的政治進程與經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自2014年以來,拉美地區的經濟停滯引發了該地區多國的政治動蕩。同時有數據顯示,民眾對所在地區民主制度的支持率下降10%,這種對於民主制度的失望引發了“懲罰性投票”。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顯示,為表達對政黨的不滿,拉美地區民眾自2009年至2019年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增加了5倍之多。特別是2017年以來,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秘魯和委內瑞拉等國均發生了暴力抗議事件。因此,在這種普遍不滿的情況下,拉美選民頻繁做出“非左即右”的選擇。在2018年至2022年間拉美地區的19次大選中,共有13次由反對派獲勝當選,這也是近年來拉美地區左右翼政黨輪番執政現象的主要原因。選舉碎片化和左右翼政黨的兩極分化,還導致當選總統難以獲得足夠的政治團體支持並在國家層面建立穩定的政治聯盟,從而導致政策實施和執政困難重重。

  近幾年在拉美政壇,尤其是米萊上臺後,輿論對新右翼和極右翼的擔憂越發明顯。“進步國際”組織網站上月發佈對玻利維亞前副總統阿爾瓦羅·馬塞洛·加西亞·利內拉的採訪,談到新右翼是否正在拉美大陸組織一個“後民主實驗室”相關問題時,他表示,如果想真正“擊敗極右翼分子”,左翼必須解決社會貧困、不平等以及服務、教育、健康和住房等結構性問題,必須在財産、稅收、社會正義、財富分配等方面進行“更為激進的改革”。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去年年底刊文稱,2024年的拉美政壇將由於極右翼的崛起和左翼支持率的下降面臨複雜性。該雜誌近日又刊文分析稱,當下拉美“新右翼”群體正在崛起,他們與在歐洲和北美存在時間更長、以移民問題作為主要抓手的極右翼群體有所不同。文章認為,從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2018年意外勝選、薩爾瓦多前總統布克爾2019年當選,再到去年11月米萊爆冷贏得阿根廷大選,拉美極右翼憑藉“對傳統社會等級制度的認同”、對犯罪的嚴厲打擊和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堅決反對獲得民眾支持。該群體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一種民眾危機感:在巴西和阿根廷是源於腐敗和經濟停滯,在薩爾瓦多是幫派暴力,在智利則是時常發生的社會騷亂。

  文章還分析稱,拉美新右翼團體被圍繞共同政治話語和文化背景建立起來的國際關係網捆綁在一起,但沒有跡象表明該團體有一個中心組織或協調機構。拉美的左翼和右翼都只是一個“鬆散的朋友網”。

  “厄瓜多爾只是拉美地區最新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繼墨西哥之後,玻利維亞決定召回駐厄大使,尼加拉瓜也宣佈與厄瓜多爾斷交。對此,巴西警告稱這開了一個“糟糕的先例”。有觀點認為,墨西哥在拉美地區左翼政權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此次拉美多國的一致表態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左翼陣營統一的政治聲音,是對拉美新右翼勢力的一種抗爭。

  巴西總統盧拉曾表示,拉美各國政治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來回轉向,並沒有在實際上解決民眾的經濟社會需求。美國WLRN新聞網站去年8月發表評論文章稱:“只要拉美的左翼和右翼繼續削弱民主制度,黑幫勢力就會在厄瓜多爾等國家繼續獲得權力……厄瓜多爾只是拉美地區最新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儘管拉美地區沒有爆發熱戰,卻一直飽受不平等、犯罪、腐敗、販毒和社會動亂的困擾。在去年5月的南美峰會上,盧拉曾呼籲南美各國領導人拋開意識形態分歧,專注于經濟增長、能源、環境保護等共同利益,卻遭到當時多國領導人反對。

  為什麼拉美區域一體化進程總是困難重重呢?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的政治學家彼得·伯爾認為,與歐盟一體化不同,拉美各國的政治和經濟更受到歐洲、美國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鄰國。他認為拉美各國就像“相隔甚遠的鄰居”。相比歐盟,拉美各國更加注重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而不願將一些政治權力讓渡給一個類似歐盟的“超國家”組織聯盟,而這種本國政治訴求優先也導致了拉美一體化進程的難産。

  前智利家庭與社會發展部部長羅伯托也認為,拉美各國在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在“開倒車”。他表示,巴西曾帶頭拒絕自由貿易協定,並對相關農業進口産品採取反傾銷措施。同時,阿根廷之前的基什內爾政府把精力全投入到解決上屆政府遺留的內部問題上,忽略了國際和地區政治。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也與阿根廷類似。

  巴西利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合作研究員艾琳·康蒂在該國《聖保羅頁報》發文表示,一體化是個複雜現象,縱觀拉美歷史,經濟困難、政治障礙、地區領導人興趣下降等都阻礙了南美聯盟的向前推進。此外,域內國家與外部勢力結盟也是重要的瓦解因素。巴拿馬大學社會學教授路易斯·埃雷拉在其研究中分析稱,各國缺乏政治領導和執政連貫性增加了一體化進程的難度,他呼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各國政府“暫時停下來”,尋找真正的一體化政治願景和策略。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