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有約】在繁華鬧市逛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
2024-05-21 16:57:47來源:中國日報編輯:趙妍

  中國日報網漳州5月21日電(記者 曹靜)5月16日,“中國有約·相約福建”2024年國際媒體採訪活動在福建泉州石獅市啟動,本次活動以“發展新質生産力 共享中國機遇”為主題。5月19日,採訪團走進漳州古城,訪文廟,逛古街,感受漳州的歷史文脈。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採訪團走進文廟,身穿直裾和襦裙的小朋友排成長長的四隊,手中拿著《弟子規》和領隊老師一起大聲朗誦。隊伍旁邊矗立著孔子像,在稚嫩的童聲中,隊伍面前歷經千年的大成殿煥發出古老的生機。

【中國有約】在繁華鬧市逛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

  採訪團在文廟觀看開筆禮,老師正在用硃砂在孩子的額頭上點痣,也即“硃砂開智”,是開筆禮的一個環節,寓意孩子眼明心明

  漳州文廟坐落在古城中,與不遠處融合閩南風情和南陽風格的紅磚騎樓相呼應。

  “這些孩子即將步入小學,今天他們參加的是開筆禮。”友善國學的林園長表示,今天的這場活動,他是帶頭老師,身著朱子黑衣。

  朗讀完《弟子規》,孩子們排著隊,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毛筆一筆一畫寫下“人”字。中國古代強調道德、仁愛、和諧,認為人應當將天地正氣融入自己的行為中,因此《弟子規》認為,在“學文”前,要先“愛眾”。林院長認為,作為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可能還不能完全讀懂《弟子規》,也不太了解開筆禮背後的含義,但是讓他們感受這樣的禮儀和氛圍非常重要。

  “實際上,孩子們懂不懂這其中的含義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是提供機會讓他們去親身體會。未來,隨著學習和智慧的提升,這些體會就可能會內化成他們自己的認知。”林院長表示,“重要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親歷和感受。”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應該是這樣:無論懂不懂,體驗和感受更重要。漳州古城裏保留了很多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店舖,比如起源於明朝的漳秀,老手藝竹器店、漳浦剪紙等。據介紹,古街裏傳統的紅磚騎樓,依舊保留了上層住人、下層開店的格局。因此,走進古城,處處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跟隨採訪團走訪的委內瑞拉籍自媒體人Rafael走進一家漳浦剪紙店,和店主黃際宇體驗剪紙。Rafael表示,體驗當地的文化,很有意思。

【中國有約】在繁華鬧市逛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

  委內瑞拉籍自媒體人Rafael在漳州古城內的一家漳浦剪紙店體驗剪紙

  漳浦剪紙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最初只是刺繡的底樣,受漢族民俗和貼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響,漳浦剪紙開始脫離刺繡,成為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

  黃際宇説,剪紙上的圖案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寓意吉祥,人們期望通過剪紙祝福世界的方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表現出普通人的大愛。他認為,對漳浦剪紙的傳承,不僅要傳承技藝,更要傳承背後的精神,才能讓漳浦剪紙區別於一般剪紙。

  “比如,我體會到剪紙是給一張紙做減法的藝術,對於前來體驗剪紙的人,我希望能夠讓他們了解到這背後取捨的智慧。”黃際宇説。

  從開筆啟智,到剪紙藝術的取捨,即使在提筆動剪這樣日常的行為中也蘊含著傳統文化的內涵。位於市中心的漳州古城,讓人們有機會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置身古街,邂逅傳統,見人,見物,見生活。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