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2024-05-24 15:17:00來源:央視新聞編輯:趙妍

  當地時間5月20日,伊朗官方宣佈,總統萊希在19日的直升機事故中遇難,包括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內的直升機上的其他7名人員也確認死亡。23日,萊希的葬禮在他的家鄉——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舉行。在這72小時,我們用鏡頭記錄了本次事件的全過程

  搜救:事故區域地形複雜 天氣惡劣

  73支救援隊伍徹夜未眠

  當地時間19日下午,我們正在辦公室同當地僱員討論近期選題,突然聽到電視裏伊朗國家電視臺播出這樣一則快訊:消息人士稱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該國東阿塞拜疆省發生“硬著陸事件”,具體情況不明。頓時整個辦公室都緊張起來,我也立刻向國內發送了第一條新媒體快訊,隨後為了求證更詳細的信息,我們立刻給伊朗外交部和國家電視臺的朋友打電話諮詢。對方表示他們也在關注相關情況,無法透露更多信息。由於我們了解到,萊希19日正在伊朗西北部靠近阿塞拜疆的邊境附近參加一處大壩的落成典禮,而消息人士透露的發生“硬著陸事件”的地點與其行程相吻合,因此我們推測這是一條重大突發新聞,必須持續跟進。關注消息更新的同時,德黑蘭站迅速做好分工,中東總站也制定緊急預案全力保障。在跟北京總部溝通後,我做好了首場連線的準備。隨著多方消息匯總,事件進展愈發讓人揪心,整個記者站都沒有預料到,在4月份剛剛經歷了伊朗和以色列的軍事對峙後,我們又將開啟一段不眠不休的連續作戰,而這一次的心情更加複雜。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事故發生後,總臺記者同北京演播室的首場視頻連線。

  總統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發生“硬著陸事件”後,伊朗救援組織迅速展開搜救工作,並將搜尋區域鎖定在東阿塞拜疆省瓦爾扎甘地區。事件發生後的一個小時,第一支救援隊抵達了該區域。但各種信號顯示,救援隊將面臨極大的搜救難度,地理位置和天氣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瓦爾扎甘是一片山林區域,地勢陡峭、森林茂密,車輛很難通行。當天萊希總統計劃乘直升機從邊境大壩飛至該省省會大不裏士參加另一個活動,正是由於該區域地勢複雜、公路繞行緩慢,才選擇乘直升機前往,而乘坐直升機出行在萊希以往的行程安排中也比較常見。我曾經也多次前往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邊境做採訪,當時記者團隊也是乘坐小型飛機往返,因此可想而知救援的難度。救援人員很難在該區域駕駛車輛,只能選擇直升機、無人機或者徒步進行搜救。

  據我了解,事發地點附近當時正值大霧天氣,能見度僅為5-10米,因此伊朗軍方各部隊、革命衛隊、警察等全力加入徒步搜救,甚至一些民間登山者也加入救援隊伍。我們在蒐集、匯總消息進行連線報道的同時,也在同伊朗新聞部門聯繫溝通,隨時準備前往大不裏士進行現場報道。伊朗外媒司一直同我們辦公室有很密切的溝通,他們表示,已經將我們列入等候名單,一旦允許外媒前往,將立刻通知我們。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總臺記者不斷跟進事態進展。

  通過我和記者倪紫慧的連線畫面可以看到,身後的背景從傍晚到深夜到淩晨再到日出,救援隊就這樣在山林中找了一整夜,夜晚遭遇冷空氣,現場下著大雨,氣溫不足5攝氏度,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中還下起了雪。惡劣的天氣條件不僅嚴重阻礙救援進展,也讓人對直升機中人員的狀況更加擔憂。此時,很多伊朗的民眾也整夜未眠,他們聚集在城市各處為萊希等人祈福。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萊希乘坐的事故直升機殘骸被發現。

  隨著事態的發展,周邊國家也紛紛表示將為搜救工作提供幫助。土耳其向伊朗派出的“遊騎兵”無人機經過數小時搜尋識別出一個熱源,疑似為發生事故的地點,土耳其向伊朗方面提供了確切坐標。該地區位於山林區域,距離伊朗與阿塞拜疆的邊境30公里,距離一個名叫塔維爾的村莊約3公里。於是救援隊迅速向該地區進發,並最終發現了事故直升機的殘骸,確認伊朗總統萊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等機上8人全部遇難。震驚的同時,我迅速打開攝像機開始直播連線,但腦海中卻時常回憶起萊希就任總統後召開首場記者會的畫面。那時他回答了我的提問並表示:伊中兩國友好,伊朗將繼續推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總臺記者參加2021年萊希擔任總統後的首場發佈會。

  葬禮:萊希的逝世是伊朗民眾心中永遠的傷痛

  當地時間23日,伊朗總統萊希被安葬在他的家鄉馬什哈德。安葬前,伊朗為總統萊希舉辦了五場遺體告別儀式:21日上午在東阿塞拜疆省省會大不裏士、下午在庫姆省庫姆市;22日在首都德黑蘭;23日上午在南呼羅珊省比爾詹德、下午在拉扎維呼羅珊省的馬什哈德。儘管官方規劃了各地的遺體告別儀式時間,但實際上德黑蘭民眾早在悲劇發生時,就已經自發地組織了紀念活動。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紀念活動現場。

  20日下午4時,也就是伊朗宣佈總統萊希遇難後的幾個小時,我接到伊朗媒體朋友的電話,告訴我民眾將在德黑蘭為萊希總統舉行紀念活動。當我抵達活動現場時才發現,上千民眾已經早早地在聚集在活動場地周圍。我發現,與以往喧囂的集會場景不同,現場播放著悲情的伊朗民樂,民眾神情肅穆,手舉萊希畫像。當主持者呼喊萊希的名字時,很多人都在掩面而泣。同樣的情況發生在21日晚。萊希等人的遺體從庫姆市運至首都德黑蘭後,大批民眾仍然源源不斷趕到遺體停放場所,在深夜對其弔唁。民眾手持鮮花,悲痛依舊。

  △視頻丨在紀念活動現場,掩面而泣的民眾

  22日早7時30分,遺體告別儀式正式在首都德黑蘭開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參加了當天的悼念活動。從德黑蘭大學到自由廣場,6公里的路上聚集了上萬名從各地趕來的伊朗民眾。我們背著拍攝器材,一度無法前行,甚至找不到展開三腳架的空間。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在德黑蘭舉行的萊希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23日,最後一場遺體告別儀式在馬什哈德舉行,五公里的行進道路上,數萬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到遊行隊伍中。悲情的音樂響起,無數人失聲痛哭。

  在採訪時,伊朗民眾告訴我,萊希總統的遇難是伊朗國家的損失,是民眾的損失。他們支持和愛戴萊希,是因為他始終在為人民服務、始終支持平民和弱勢群體。另外,也有很多人表示,儘管心中悲痛,但他們相信萊希的逝世不會影響伊朗的發展,未來國家將繼續在各領域取得成就。

  調查:伊朗發佈首份直升機事故調查報告

  伊朗官員回憶事件經過

  事故發生後,伊朗總統辦公室負責人侯賽因披露了一些現場細節。當天,他曾陪同萊希出席活動,返回時被安排在另一架直升機上。直升機起飛時天氣良好,但飛行30分鐘後,前方視線出現一個雲團,萊希總統所乘直升機的飛行員發出指令要求三架直升機上升高度越過雲層。當另外兩架直升機越過雲層後,發現總統所乘直升機失蹤,其中一架直升機返回尋找並呼叫,無人應答。由於視線受阻沒有找到事故直升機,隨後兩架直升機在附近地區降落並通知了相關部門。此後,總統辦公室曾試圖撥打總統以及外長的手機,但沒有人接聽。隨後,他們撥打了飛行員手機,但直升機上的另一人員阿勒哈希姆接聽了電話。阿勒哈希姆表示,他們掉到了山裏,身體非常不舒服,既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其他人在什麼地方。隨後相關部門意識到直升機發生了事故。侯賽因稱,救援人員找到遇難人員的遺體後,判斷出他們是在事故發生後立即死亡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伊朗總統辦公室負責人侯賽因回憶事發經過。

  23日,伊朗發佈首份事故調查報告。報告指出,該直升機按計劃航線飛行,未偏離指定航線沒有在墜毀直升機的其餘部件中發現彈痕或類似情況;塔臺與機組人員的對話中未發現可疑情況等內容。報告還表示,儘管大部分事故信息已經蒐集完畢,但有些內容仍需進一步審查。

  悲劇發生後,伊朗媒體披露了萊希乘坐的直升機機型——1968年首飛的美國“貝爾212”。數據顯示,所有同款型號的直升機均為1968年至1998年期間生産,這就意味著哪怕是最新的“貝爾212”,距離現在也已經有26年的機齡。伊朗前外長扎裏夫在萊希遇難後譴責稱,本次直升機事故應歸咎於美國多年對伊朗實施的單邊制裁,制裁導致伊朗航空工業發展受阻,無法購買新型飛機,也很難及時對老舊飛機所需零部件進行替換。

  事實上,過去的幾年,我們多次乘坐伊朗各航空公司的飛機,大多數飛機機齡超過20年。2023年我受邀前往伊朗南部海域採訪“南帕爾斯天然氣田第十一期項目”,為了抵達海上平臺,我們從伊朗布什爾省阿薩耶盧乘坐“貝爾412”直升機,在波斯灣上飛行了近一個小時。該段旅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總臺記者拍攝的“貝爾412”直升機。

  未來:伊朗代理總統穆赫貝爾表示 將繼續沿著萊希的道路前進

  悲劇發生後,伊朗媒體在表達對遇難者哀悼的同時,也回顧了萊希任期內的諸多成就。萊希在上任之初就表示,伊朗將加強同周邊國家和友好國家的關係。在伊核問題上,萊希主張伊朗參與旨在“解除美國對伊制裁”的相關談判,但國家不會將發展同解除制裁談判掛鉤;萊希支持多邊合作,伊朗在其任期內加入金磚合作機制並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以更積極地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2023年,伊朗同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實現“歷史性破冰”,恢復兩國外交關係並帶動中東多國出現關係緩和。

總臺記者手記丨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失事後的72小時

  △伊朗與沙特恢復外交關係後,萊希接見來訪的沙特外交大臣。

  針對國家的未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一份聲明中強調,萊希的遇難不會對伊朗的國家治理産生影響。根據伊朗憲法,在萊希遇難後,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在經過最高領袖批准後,行使代理總統職權,同時成立由第一副總統、議會議長和司法總監組成的委員會。稍早前該委員會宣佈:新一屆伊朗總統選舉將於6月28日舉行。穆赫貝爾此前表態稱,伊朗政府將繼續沿著萊希的道路前進。伊朗代理外長巴蓋裏23日稱,緩和與鄰國的關係是伊朗的明確戰略政策,也一定是加強區域合作的有效外交戰略。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由於伊朗在總統去世後的權力繼承方面有明確的憲法規定,因此萊希遇難後伊朗的國家運行不會受到波動。

  △視頻丨伊朗的未來

  在寫下這篇手記時,萊希的遺體剛剛被安葬,同一天,伊朗已故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的葬禮在首都德黑蘭舉行。幾天來,濃厚的悲情氛圍籠罩在伊朗,我也數次感受到人們劇烈的情緒波動。逝者已矣,但這種悲傷的情緒卻永遠留在了伊朗民眾的心中。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