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2024-10-16 21:30: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千年烏鎮,“賽博”水鄉。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十年,這座秀美的小鎮,伴隨著時間的流淌,更像是被時代眷顧的未來之城。漫步在烏鎮的大街小巷,每一個細節都貼合你對“江南水鄉”的憧憬。在這座充滿歷史和現代的小鎮,每年的11月,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專家學者們共聚一堂,為討論互聯網那些事進行思想碰撞。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維護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鑒的新平臺”, 提出“倡導發展優先,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倡導安危與共,構建更加和平安全 的網絡空間”“倡導文明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的“三個倡導”。三個倡導高屋建瓴的為未來網絡空間的發展指明瞭思路,其中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更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互聯網發展本身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網絡空間,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毋庸諱言,全球範圍內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數字鴻溝”,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超過53億,佔全球人口的65.4%。北歐98%的人口接入互聯網,位居互聯網普及率最高地區之首。西歐的互聯網使用率為 94%。而在中非地區互聯網的普及率僅有25%,東非地區為26%左右,差距之大,一目了然。當眾多國家網民正在習慣性地用手機刷短視頻,通過互聯網便捷網購的時候,還有許多的信息不發達地區,仍然沒有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浪潮。盧旺達的辣椒、肯尼亞的鮮花、贊比亞的寶石、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這些産品本應該為當地帶來更好的收入,但由於網絡發展的不均衡,人們很難關注到這些地區,如何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平臺,實現有效對接,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根據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孟子·盡心章句上》提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中國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在實踐中成長的真實案例。

  中國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倡導者,近些年來,一直在持續深化與各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交流合作。中國政府通過積極參與G20、APEC、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下的數字經濟相關工作,有力提振了全球數字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健康包容增長。與此同時,我們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平臺作用,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機構積極參與,借助這一平臺,努力推動“一帶一路”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大力發展信息惠民工程,增進共建國家民生福祉,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深層次的合作機制,圍繞技術交流領域進行深層次挖掘,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為共建國家提供數字素養領域的培訓課程,協助培養更多的數字科技人才,在數字經濟、AIGC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入,真正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無獨有偶,我們通過構建EWTP等電子貿易平臺,通過全球速賣通以及temu等互聯網大廠平臺,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可以實現海外消費者,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買到全球的産品。同時,我們也幫助了更多信息欠發達地區的商品賣到全世界。通過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使得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也變得越來越清晰。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烏鎮十年”的魅力,讓我們體會到中國的大國責任,更讓我們體驗到中國的大國智慧。搭建全球對話平臺,烏鎮將開啟“下一個烏鎮十年”,讓我們共同期待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向新的階段。(黃日涵,華僑大學教授,數字經濟智庫執行院長)

標簽:管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