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近日,坦桑尼亞主流報刊《每日新聞》網站發表時事評論員喬治·門圖的文章《中國是如何助力非洲工業發展的》。文章指出,中非合作多方位加速非洲工業化進程,為非洲帶來機遇與希望。中國不僅為非洲提供了現代化發展的範本,更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與産業合作提升了非洲在全球的戰略地位,非洲正在中國幫助下邁向嶄新的發展階段。
坦桑尼亞《每日新聞》網站文章截圖
文章稱,廣大非洲國家自獨立以來一直不懈追求工業化,希望擺脫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依附地位。進入21世紀後,非洲大陸經濟面貌開始發生重大積極變化,中非關係的蓬勃發展重塑了非洲在全球的戰略地位。
文章回顧,從上世紀60年代起,剛剛獨立的非洲國家逐漸邁開探索工業化的步伐,然而60多年間始終未能如願實現發展目標,人們普遍將其歸結于治理不善、極端氣候、地理位置等內部原因,而忽視了早期殖民統治和西方模式對非洲工業化的阻礙。幾十年來,西方強制推行新自由主義,阻撓非洲國家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使資本主義經濟政策浪潮席捲非洲大陸,逆轉了非洲工業發展成果並加深了非洲對西方的經濟依賴,隨之而來的政治、經濟乃至意識形態霸權更進一步壓縮了非洲各國政策空間與自主性。
文章稱,在非洲坎坷的發展歷程中,2000年至2015年是經濟高增長時期,非洲由“絕望的大陸”轉變為“充滿希望的大陸”。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正式成立,開啟中非合作新的篇章,中國與非洲攜手解決發展瓶頸問題,幫助非洲彌合基礎設施差距,培訓技術工人,緩解資金短缺。從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的“十大合作計劃”,到2018年提出的“八大行動”,再到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佈的“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雙方重點關注産業領域合作,共享中國經驗,建立國際合作新範式,為非洲産業發展做出切實貢獻。
文章具體分析稱,中國通過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與融資,為非洲工業産能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顯著推動非洲工業化進程。非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導致了電力短缺、電費高昂等問題,脆弱的交通網絡阻斷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此,中國積極伸出援手,與非洲合作改善當地鐵路、公路、機場、海港和能源與水利基礎設施,拓展航空網,打造工業園區。與此同時,中國高度重視合作項目的長期運營與後續維護,兼顧産能整合,例如中國援建的埃塞俄比亞工業園區和亞吉鐵路實現協同發展,助力埃塞俄比亞建設經濟走廊,促進工業綜合發展。
文章認為,中國發展經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通往工業化的替代選擇。在某些國家試圖將西方模式強加於“全球南方”的背景下,中國堅持走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實現了改革發展與國家穩定的有機統一,平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國領導人以遠見卓識和明確有力的方針引領國家發展,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榜樣。
文章接著強調,中非關係互學互鑒,而從不是單向輸出。中國主動進行技術和知識轉移,幫助非洲國家提高本地生産製造能力。中國將非洲工業化的引擎真正交到非洲國家自己手中。隨著中非關係不斷升溫,非洲大陸正逐漸成為全球投資熱土,國際地位日益提升。(胡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