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運”二字首次出現在媒體上。改革開放後,我國人口大規模流動,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遊流開始在春運匯聚,春運真正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當時間的腳步來到2025年,春運也發生了新變化。首先就是出行結構的變化。
春運出行結構發生兩方面變化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春運出行結構上的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
探親流仍然是客流主體,但旅遊出行比例不斷升高;
在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構成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小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自駕出行佔主體地位。
預測數據也顯示,今年春運期間自駕出行預計達到72億人次,約佔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八成。
國鐵:今年春運鐵路客流有三方面變化
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春運鐵路客流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細微變化:
東北方向的客流節前節後都在增長,這主要是跟東北冰雪經濟的發展以及即將舉辦的亞冬會有關;
節中中短途客流大幅度增加,這主要是跟8天超長假期有關,客流主要集中在一些旅遊目的地以及氣候相對溫暖的地方;
節前廣東地區的到達客流比往年有明顯增長,這反映出部分旅客反向過節正成為一種趨勢或習慣。
最長的復興號:
17輛編組 載客能力加倍
春運新變化還有最長的復興號。超長車身宛如靈蛇出動,17輛編組的復興號列車,跑起來十分震撼,全長約439.8米的CR400AF-BS型復興號智慧動車組,絕對是家族中的“巨無霸”,超長編組,載客能力也是加倍,該車型全列定員1347人,是目前載客量最大的復興號動車組。春運期間,採用該車型運營的G5次列車,從北京南站始發,開往上海虹橋方向,單程運行4小時37分,最高時速350公里。
平均每50秒就有一趟高鐵列車進出站,日均到發旅客突破50萬人次,這裡就是廣州南站。隨著春節臨近,這座“頂流”超級樞紐,開啟通宵營業模式。高峰時段,廣州南站有3.8萬名旅客同時候車。作為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樞紐站之一,廣州南站連接京廣高鐵、貴廣高鐵、南廣高鐵、廣深港高鐵和廣珠城際鐵路,始發列車直達全國23個省級行政區,1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
春運期間,還有一座車站爆火出圈。它就是一站跨越兩市兩縣的滑浚站,滑浚站擁有兩座站房,南站房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境內,採用木本色鬥拱和青銅器元素符號,突出夏商周風格。北站房位於鶴壁市浚縣境內,鬥拱及整體色調為紅色,突出漢唐風格。兩座站房“和而不同”,講述著兩座古城的悠久文化和獨特氣質,也成為高鐵沿線的一道亮麗風景。
民航春運從“雙流雙向”
拓展為“多流多向”
從流向上來看,過去的“雙流雙向”已拓展為現在的“多流多向”。以往春運的主題是回老家過年,近些年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過年的方式也發生了新變化,比如反向探親、先團聚再出遊等。
此外,春運出行還從國內延伸至境外。一方面春節期間出境遊已經成為人們去感受異域風光的選擇,另一方面隨著擴大免簽國家範圍等一系列便利來華人員措施的實施,入境遊也是今年春運的新亮點。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春運入境機票預訂量已同比增長47%,中國年越來越有國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