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南非《獨立報》2月5日刊發評論文章《中國電動汽車産業風起雲湧:全球汽車行業顛覆者》。文章稱,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發展水準遙遙領先,展現出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引領全球汽車産業變革。
南非《獨立報》文章截圖
文章開篇指出,當前全球汽車領域正在經歷巨變,而中國處於這場變革的中心。過去數十年間,歐美及日本龍頭企業曾主導汽車行業,如今中國正在電動汽車板塊迅速趕超傳統汽車強國。吉利、長城、奇瑞等中國汽車品牌紛紛投身高品質、高科技的電動汽車生産,並通過極高的性價比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文章認為,中國在電動汽車生産製造方面已遙遙領先。文章舉例,作為電車領軍企業,中國公司比亞迪2024年累計銷量突破427萬輛,領先美國競爭對手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縱觀國際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品牌的影響力尤為突出,除比亞迪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外,長城、奇瑞等市場佔有率相對較小的中國車企也不斷為塑造卓越的中國汽車品牌形象添磚加瓦。相比之下,歐洲電動汽車品牌市場份額增長緩慢,美國所佔市場份額則長期徘徊在11%左右。
文章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産業將集體加快發展步伐。得益於中國政府積極的政策措施、大力補貼和繁榮的電動汽車産業鏈,中國仍將在全球電車市場中保持主導地位,蔚來、小鵬等更多中國車企將成為行業先鋒。與此同時,在政府政策激勵、消費者興趣增長和新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等因素影響下,歐洲、美國以及印度、韓國等新興市場份額將得以提升,總體看來,全球汽車産業正向電動化加速轉型。
此外,文章提到,傳統燃油車雖然因電動汽車崛起受到擠壓,但在非洲等地區,由於相關電力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傳統燃油車仍是主要交通工具,奇瑞和長城汽車等中國品牌憑藉價格優勢,在當地市場獲得買家廣泛青睞,成功擴大了中國品牌影響力。
文章最後強調,儘管當今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強勢增長引發傳統汽車強國的排斥與限制,但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上依然表現出強大競爭力,並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日益凸顯其韌性與頑強的適應能力。(胡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