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緊鑼密鼓加快落地建設。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主要聚焦哪些領域?有什麼特點?另外,10日,《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佈。外資企業在吸納就業、穩定出口、促進産業升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要拿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穩存量、擴增量。2025年穩外資,到底怎麼幹?
今年以來,不少重大外資項目都在各地加快推進生産。外資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市場優勢和經濟前景,將持續深耕中國。
重大外資項目加快推進 外資看好中國前景
就在上個月,寶馬公司投資150億元人民幣在遼寧瀋陽建設的裏達工廠,正式量産了第二款全新車型。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技術及生産高級副總裁 孟鈞瀾:在最新一代作業系統中,70%的功能專為中國市場定制。我們在瀋陽基地建立了集研發、採購和生産于一體在獨特架構,以確保更快響應中國客戶的需求。
近段時間,日資企業電氣硝子廈門工廠的生産線加緊生産液晶玻璃基板。落戶中國至今,企業已完成5次增資擴産,總投資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成為這家日本企業在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生産工藝最完整的工廠。
電氣硝子玻璃(廈門)有限公司董事 總經理 藤居孝英:從顯示器産業來看,現在全世界基本上七成都集中在中國生産,將來這個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我們看好中國市場和機遇。
記者觀察:引資“磁力”不減 開放腳步不停
總臺央視記者張歆常年參與外資領域的相關報道,在多年的報道中,尤其是近年來,關於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張歆帶來最新觀察。
總臺央視記者 張歆:這一兩年來在我報道的過程當中也是很明顯地發現,從中央到地方,對於高水準擴大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也是非常重視,大家都在持續發力。
比如説商務部出臺了“外資24條”,推動在醫療、電信等領域的擴大開放試點,而且幾乎每個月都舉行外資企業圓桌會,等等,不斷地在做政策的“加法”,為的就是提升投資便利、拓展投資空間,另外,我國也全面取消了製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在準入方面做“減法”。
從外資企業的角度來看,中國對於他們的吸引力除了有政策紅利之外,其實他們也是非常看重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創新能力的。
不少外資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都感慨,外資企業在中國“躺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下的中國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充滿了挑戰的同時,外資企業也看到了不斷孕育的新的機遇,比如低碳、綠色、數字化、人工智能等等。
所以在採訪的過程當中,記者看到不少外資企業把他們全球領先的未來工廠、智慧工廠、研發中心等建在了中國,不僅是順應了當下中國的發展趨勢,也確實是,他們看到了中國産業鏈和供應鏈完備的優勢,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前景,也看到了中國創新的實力。
記者觀察到現在外商投資中國也在發生一定的變化,傳統的投資在弱化,以研發為代表的服務業領域的投資在強化,面向未來的創新投資,也成了一些外企巨頭非常看重的投資方向,這也契合了我們國家不斷優化引資結構的整體方向。
總臺央視記者 張歆: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外資企業的CEO這樣對我説,“中國是企業發展的健身房”,他説中國具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在這裡有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又有最先進的技術,在這裡能夠鍛造出“強壯的肌肉”,所以企業能夠在中國成功的話,勢必在全球也能成功。所以我認為外資正在以新的方式適配當下的中國,他們離不開中國,也不會離開中國。
《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 如何解讀?
10日,《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佈。為何要在此時推出穩外資行動方案?新方案釋放了哪些信號?來聽專家的解讀。
專家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孤立主義、保護主義聲音四起,《行動方案》深刻把握外資企業現實訴求,針對股權投資、跨境並購等外資企業核心關切,制定明確具體的舉措,展現出中國政府不斷擴大高水準開放的堅定決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 趙福軍:《行動方案》既務實又系統,提出要拿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來穩存量、擴增量。《行動方案》落地實施,將會對穩外資發揮重要作用,將會穩住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助力我國高品質發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 張威:這一次的《行動方案》提出了優化外資並購的規則和並購交易程式,有利於外商對中國的並購投資,也有利於中國利用外資方式的優化調整,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通過並購的方式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開展更高層次的國際合作。也提出了很多務實的舉措,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國際化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對外商投資提供一些更好的服務保障,便利外資企業人員的往來,以及提供更加公平的待遇,來促進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更好的發展,共享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