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妍):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古榕社區,基層社會治理正借力民族文化和法治建設,創新出一條深度融合的獨特路徑。作為“三寶侗寨”的核心區域,古榕社區通過民歌普法和“村超”(鄉村足球超級聯賽)賽事等文化活動,促進社區治理的全民參與和社會和諧,展現出民族文化與現代治理的創新融合。
記者一行來到貴州榕江縣古榕社區。攝影 趙妍
網絡治理:精細化管理觸及每個角落
古榕社區是三寶侗寨的核心區域,也是貴州“村超”的發源地。近年來,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依託“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深度融合民族文化、法治建設與群眾自治,探索出一條具有侗寨特色的社會治理新道路。
據古榕社區紀檢委主任楊挽情介紹,一中心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搭建“黨建+治理+服務”一體化平臺,推動資源整合與力量下沉;選拔15名村支兩委、黨員、寨老、鄉賢擔任“法律明白人”,結合侗族“鼓樓議事”開展法治宣傳培訓;聯合縣法院、檢察院、司法局成立“法治護航服務隊”,定期開展“法治講堂進侗寨”、“巡迴法庭”活動。一張網將社區劃分為9個網格,推行“網格長+聯戶長+志願者”管理模式,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每個網格配備1名侗語調解員、1名“村超”志願者,結合侗族“月也”習俗開展“網格互助”;同時聯動縣公安局、三寶侗寨風景管理處,建立“古榕智慧治理聯動機制”,接入鼓樓、薩瑪祠等重點區域監控,實時監測人流與安全隱患。“十聯戶”以10-15戶為單元劃分一個聯戶,將退休幹部、退役軍人、公益性崗位從業者、族老、寨老、黨員等有一定社會威望、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員推選為聯戶長,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楊挽情説,社區還立足於三寶侗寨的民族文化,推動村規民約與法治建設雙向發力,融合民族文化與法治文化,打造侗寨楓橋經驗。“村規民約主要將矛盾糾紛、鄰裡和諧、文明新風,還有‘村超’文明觀賽以及文化保護等納入條款,通過侗歌、侗戲進行宣傳。通過普法教育,村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能夠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減少了矛盾糾紛。大家都懂法了,思想不會太固化了,會互相理解。”
侗歌表演。攝影 趙妍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民族文化與法治雙輪驅動
榕江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其中苗、侗、水、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9%,擁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侗族琵琶歌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榕江古榕群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原汁原味,文物古跡保存完好,流傳著《珠郎娘美》民間故事和神秘古樸的“薩瑪節”等侗族民俗文化。榕江縣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寶藏,探索將非遺傳承與法治宣傳深度融合,形成少數民族民歌普法新模式,切實提升法治文化的感染力和滲透力,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古榕社區在推動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注重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在社區內,“法律明白人”通過侗語宣講和播放普法視頻的形式,帶領村民學習法律知識,並通過侗族傳統的“勸和歌”化解家庭矛盾和糾紛。古榕社區副主任吳平忠為記者講述了自己用侗歌普法的經歷:“我們用雙語普法,有些説侗語,有些説漢語。而對那些60歲以上的老人,比如遇到鄰裡糾紛或者婆媳之間的糾紛,就用唱侗歌的方式,這樣他們能聽得懂,村民們也表示認可。我們這個社區都是零投訴。”
民歌普法經過多年實踐,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理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濃厚山區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法治創新治理模式。古榕社區通過組建法治文藝宣傳隊、選聘一批當地有名歌師、歌手擔任“民歌普法調解員”,設立民歌普法調解聯繫點,創建了“民歌學堂”和“民歌普法”教育基地,有效拓展“民歌普法”輻射面,增強普法宣傳的時效性,為少數民族地區利用民歌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榕江經驗。
“村超”現場。攝影 趙妍
借力“村超”:推動治理成果共享
自2023年開賽以來,憑藉精彩的足球比賽、火熱的現場氛圍、豐富的民俗表演、地道的特色美食和接地氣的賽事風格,“村超”迅速火爆出圈,成為中國鄉村“現象級”民間體育賽事活動,為其他地區開展民間體育賽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和推廣樣本,吸引了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觀賽。“村超”持續火熱,也為榕江文體旅農商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促進産業發展和群眾增收,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
據介紹,“村超”目前共投入警力10000余人次,警車8000余輛次,對賽事現場及周邊區域進行了全方位、無死角巡邏防控,圓滿完成了1000余場比賽的安保任務,實現了“零事故、零案件”的目標。縣檢察院設立“檢察工作站”,檢察幹警深入“村超”現場及周邊排查食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通過設立貴州首個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設立“貴州村超”法官工作站暨知識産權司法保護聯繫點等方式,榕江縣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司法獲得感。
此外,縣司法局還設立了“村超公共法律服務室”,對各類糾紛和投訴進行扁平式調度和一站式調處,在第一時間對各類矛盾糾紛予以化解,為村民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榕江縣司法局公職律師龍喬石對記者説:“‘村超’公共法律服務室能夠讓我們靠近群眾,方便群眾隨時過來諮詢,比如婚戀糾紛,土地糾紛,山林糾紛,還有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像農民工討薪或者工傷案件,我們都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