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專家:美國想“重振造船業”不簡單 既缺能力也缺錢
2025-03-27 11:31:30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丁天怡

  本月初,路透社的報道披露了美國白宮制定的一份行政令草案,美國計劃對任何包含中國建造或懸挂中國國旗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收取所謂“港口服務費”,希望通過此類措施“遏制中國”,並推動美國本土造船業發展。

  但這一設想卻在美國國內和國際航運業引發多方批評。

  當地時間3月24日和2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兩次就擬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等領域採取的限制措施舉行公開聽證會,多位美國不同業界的代表對所謂的“港口服務費”計劃表達反對立場。

  美國航運商會首席執行官梅特卡夫表示,想要替代中國製造的船舶,不是一件“像點一下開關”那麼簡單的事情,懲罰美中海上運輸系統,是不可以接受的結果。

專家:美國想“重振造船業”不簡單 既缺能力也缺錢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美國想要“重振造船業”,缺的不是時間,而是能力。

  美國造船業在戰後已經衰落,過了大半個世紀,現在它的造船生産能力只有中國的千分之五。這麼小的規模,怎麼能夠振興起來?

  美國造船業最輝煌的時候是二戰的時候,一年造船達到2000多萬噸,但那時是特殊情況。

  第一,戰爭時期90%的錢是政府預付,現在拿不出這麼多錢。第二是免稅,現在能免稅嗎?第三,工人的工資可以補貼。而且那時美國勞動力非常年輕,産業非常健全。

  現在美國政府沒有錢,也沒有供應鏈,此外,美國現在造船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是56歲。在這種情況下,要重建造船業,美國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也發文稱,指望美國造船業在一夜之間復蘇是不現實的,這需要政府數十年如一日地持續支持。

專家:美國想“重振造船業”不簡單 既缺能力也缺錢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何偉文認為,從現實的政治環境出發,美國無法給造船業提供持續、有效的政府支持,而所謂的振興計劃僅僅是政治口號。

  第一,美國政府過去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在補貼和保護美國本土工業,但過了幾十年,美國工業還比幾十年前差了很多,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都下降了。所以,美國政府的支持是一種落後的保護,不解決競爭力的問題。

  第二,現在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赤字有2萬億,拿什麼錢來支付?美國現在要用關稅的錢,而關稅也是老百姓在出錢。

  因此,美國政府的所謂振興計劃僅僅是説給選民聽,從政治上來敘事,撈一點政治資本而已。

  受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潛在的對華限制性措施的影響,美國農産品出口商在預定5月之後的船隻時已經遇到了困難。

  美國大豆協會高層近日表示,希望美國政府為改善國內造船業所做的努力,不要以犧牲美國農民的市場準入為代價。

  美國鞋類和服裝協會負責政策的高級副總裁赫爾曼則表示,“港口服務費”將導致美國工人失業,美國進出口成本增加,美國消費者也將面臨商品漲價和短缺。

專家:美國想“重振造船業”不簡單 既缺能力也缺錢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在何偉文看來,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所謂“港口服務費”會對美國進出口都産生負面影響。

  美國現在造的船很少,它的海外貿易船隊大部分都是中國船,所以如果給中國船隻增加特別服務費,一條船加150萬美元,這個成本太高了,美國進出口都會減少,這是直接的影響。

  如果船隻停靠美國碼頭要收這麼多錢,那這些船就轉到別的碼頭去,轉到加拿大、墨西哥去卸貨,然後採取陸上運輸的方式運到美國。這樣不如直接運到美國碼頭方便,肯定會對進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陳濛 董晶晶

  編輯丨林維 印梅梅 王雨芊

  簽審丨閆明 江愛民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