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由法英兩國主導、旨在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志願者聯盟”當天在法國巴黎舉行烏克蘭和平與安全峰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朔爾茨等歐洲多個國家元首、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政府代表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北約秘書長呂特出席峰會。
馬克龍當天表示,法國和英國兩國軍隊參謀長近期將派代表前往烏克蘭討論烏軍建設相關事宜。
“未來俄烏簽訂停火協議後,對烏克蘭人和歐洲人來説,一支強大、裝備精良的烏克蘭軍隊將是確保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首要因素。今天所有的與會者在這一點上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英國首相和我本人同意並授權法英兩國軍隊參謀長,在未來幾天內派遣代表團前往烏克蘭,並與我們的烏克蘭夥伴密切地合作,與烏方討論未來烏軍建設事宜。”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馬克龍同時表示,法國和英國計劃牽頭在俄烏實現停火後向烏克蘭派遣一支“保障部隊”,這支部隊並非維和部隊,不會部署在俄烏前線,也不是為了替代烏軍或北約在東歐的軍事部署。
他還強調,並非所有“志願者聯盟”的參與方都將派出人員參與這支部隊。派遣“保障部隊”是法英作出的提議,也是烏克蘭所希望的。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其官方社交平臺上指出,在這次會議以及即將舉行的軍事會談等討論和磋商中,有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需要回答。
他在文中接連發問:“哪些國家將參與烏克蘭的地面、空中和海上軍事行動?這些部隊究竟會駐紮在哪?這些部隊的規模和結構將會如何?一旦發生威脅,他們的應對措施是什麼?支持烏克蘭的聯盟何時才能真正在烏克蘭部署軍隊?何時才能開始停火? ”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截圖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27日峰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明確拒絕放鬆對俄羅斯的任何制裁,他表示“只要沒有實現和平,結束制裁就沒有意義”。同時,美國和歐洲必須一如既往地“共同採取明確立場”。朔爾茨強調,美國必須同意歐洲達成的所有協議。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峰會閉幕後稱,與會各方就如何在短期內加大對烏克蘭的財政和軍事支持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烏克蘭的軍事需求以及財政需求必須得到滿足。
馮德萊恩隨後表示,為了達到公正、持久的和平協議,歐盟將繼續通過制裁對俄羅斯施加壓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朔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分析指出,歐洲需要辦這樣一場峰會來刷存在感,同時集體討論保障歐洲安全的相關舉措。
首先,歐洲想借這次峰會展現自身影響力,提升自身在俄烏問題上的話語權。此前美俄在沙特的會談讓歐洲倍感被邊緣化。歐洲希望在俄烏衝突和平進程中發揮作用,至少不該被排除在和談之外。
其次,歐洲要借機集體商討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的具體措施,包括如何繼續援助烏克蘭、如何在停火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如何打造歐洲地區的安全機制、如何防止衝突再次爆發等一系列直接關乎歐洲切身利益的問題。
王朔認為,儘管歐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了一些共識,但是想要真正實施還有一定的難度。
歐洲人現在意識到,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思維邏輯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美國甚至可能隨時停止對烏援助。歐洲必須做好完全不依賴美國的準備。與此同時,歐洲現在認清了特朗普的交易主義原則,歐洲必須靠自身實力,要麼拉住美國留在歐洲,要麼通過展示團結增強對美國的話語權。
不過歐洲想要達成上述想法很有難度。首先是內部協調的問題,儘管歐洲各國都支持防務一體化和戰略自主,但是在具體問題上,各國的利益需求並不一致;其次,歐洲的實力是否跟得上決心,目前歐洲的安全防務還離不開北約的軍事體系,加之歐洲各國財政狀況普遍不好,想要甩開美國實現防務自主,歐洲人自己沒有這樣的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參會的國家中沒有美國的代表,但是,在峰會舉行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通話。
對此,王朔認為,這反映出歐美關係的複雜性。
一方面,歐洲跟隨美國可以享受制度性的紅利,尤其是在安全方面,歐洲高度依賴美國領導的北約。美國當然也在剝削和控制歐洲。另一方面,歐洲不願意完全被美國左右,歐洲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追求一定的戰略自主性。
在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問題上,歐美矛盾非常明顯。特朗普指責歐洲“搭便車”佔美國便宜,歐洲人則對美國政府單獨與俄羅斯接觸、和烏克蘭搞礦産協議感到非常不滿,因此此次峰會沒有邀請美國很正常。
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特朗普的通話又表明,歐洲終究還是要顧及美國的態度,歐洲也希望通過和特朗普的交流,讓美國人顧及一下歐洲人的利益和面子。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早間第一資訊》
記者丨馬瑾瑾 楊卓英 印梅梅
編輯丨羅光旭 楊楠
簽審丨黃濤 侯晨 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