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3月28日的一篇報道指出,特斯拉和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巨頭正在競相開發人形機器人,強調其對未來經濟的重要性。但分析師警告稱,他們已經面臨輸給中國的風險。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注意到,本月初,英偉達發佈了一系列用於人形機器人開發的新技術,並宣告“通用機器人時代”的到來。特斯拉也宣佈計劃今年生産約5000台人形機器人。雖然他們雄心勃勃的計劃可能會在其美國競爭對手尚未進入大眾市場之前,在競爭中佔據優勢,但卻會面臨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説,上個月,中國一家機器人公司已經在電商平臺上向消費者售出了兩款人形機器人。與此同時,另一家初創公司也設立了今年要生産5000台機器人的目標。
報道援引一家專注于半導體研究和諮詢的企業SemiAnalysis的分析稱,“中國有可能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複製電動汽車行業的顛覆性影響。然而,這一次,這種顛覆可能不僅僅局限在單一行業,有可能徹底改變勞動力本身”。
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首先是價格。報道説,得益於規模經濟和製造能力的優勢,中國企業的價格已經低於美國競爭對手。
其次,報道認為,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進步更大。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過去五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首位,共計5688項,而美國僅有1483項。而且,中國的大型公司以及電動汽車製造商也在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繼續取得令人矚目的進步,初創企業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本地應用機會以及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編譯|李琳
簽審|苑聽雷、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