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0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已通過阿曼向美方遞交回信,拒絕與美國進行直接談判,但間接談判始終開放,美方行動將決定談判前景。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本月初表示,他已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敦促伊朗方面就伊核問題與美國進行談判。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伊朗之所以不願意同美國進行直接談判,關鍵在於特朗普近期再次恢復了對伊朗的極限施壓。
在施壓的大背景下,伊朗不願意對外展現出妥協,但伊朗也認為,與美國的溝通很必要,佩澤希齊揚政府外交戰略的一個關鍵內核,也是要與西方實現戰略穩定。
伊朗和美國實際上一直借由第三國進行溝通。在2023年10月本輪巴以衝突升級以前,伊朗和美國經過阿曼渠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談判,甚至有信息披露,雙方本就部分制裁解除的問題已經達成了初步意向。然而,由於巴以衝突,相關對話戛然而止,並且隨著伊朗和以色列雙邊衝突對抗的急劇升級,地區整體軍事安全狀態變得十分嚴峻。
美伊借由阿曼渠道開展談判,從技術角度來講條件很成熟,恢復起來並不困難,而美國和伊朗目前也有溝通的主觀意願。
但由於伊朗此次對美國的回復並沒有達到美國的最優預期,因此美方可能在表面上不會進行很積極的回應,但雙方在私下進行進一步間接溝通的可能性較大。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威脅稱,“如果伊朗不與美國就其核問題達成協定,美國將對伊朗進行轟炸”,並對其相關産品“徵收二級關稅”。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月31日表示,如果美國就其總統特朗普的“轟炸威脅”採取行動,那麼,“美國將受到強烈打擊”。
《以色列時報》報道截圖
美國現在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相關威脅,更多還是在“以壓促談”。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樹立起一套回歸叢林法則和軍事至上原則的地區行為模式,認為通過軍事強壓可以實現所有地緣政治目標。
然而,從美國總體的地區戰略大局來講,戰略收縮仍然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底層邏輯,而特朗普也不希望為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更不希望深陷中東戰爭的泥潭。
伊朗雖然與美國在軍事實力上難以直接抗衡,但伊朗仍然是本地區對美國和以色列持有敵對立場的最具影響力的主權國家。與伊朗直接開戰,美國要承受非常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損失難以估量。因此,美國和伊朗進行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限。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專欄:多架美國B-2隱形轟炸機本週已從美國密蘇裏州基地飛抵位於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亞島的基地。
李子昕進一步分析稱,如果美伊之間就伊核協議的談判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或將導致美伊對抗態勢加劇。
由於美國在2018年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並且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行動,已經導致地區的安全局勢出現嚴重惡化。
伊朗為了反制美國的違約行為,也採取了分步驟暫停履行伊核協議的相關義務的舉動。客觀上來説,這也導致了地區核不擴散的風險急劇攀升。
為了實現戰略穩定、解除部分西方的對伊制裁,伊朗現政府在地緣政治議題上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自我克制的政策,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換回的仍然是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那很可能會導致伊朗內部強硬派的反彈,美伊核談判可能會面臨更高的阻礙。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新聞眼》
記者丨樊夢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賈延寧 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