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瀾湄合作:十年耕耘鑄就“金色平臺”
2025-03-31 16:48:56來源:新華社編輯:趙妍

  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中國中心)副秘書長 鮑志鵬

  2015年,瀾湄合作首次外長會召開。今年,瀾湄合作邁入第十個年頭。作為首個以構建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由六國共建的的區域合作機制,十年來,在六國的共同努力下,瀾湄各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已成為地區合作的“金色平臺”。

  瀾湄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利益相融,命運與共。過去十年,瀾湄六國圍繞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聚焦“互聯互通、産能合作、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大優先領域,不斷強化機制建設,紮實開展務實合作。在六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瀾湄國家堅持守正創新,不斷累積政治互信,致力於將瀾湄區域打造為“一帶一路”示範區、全球發展倡議先行區、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和全球文明倡議首善區。瀾湄合作的內容不斷豐富,效能持續提升。

  一是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積極成果。中柬、中老、中緬、中泰、中越先後宣佈構建命運共同體,瀾湄地區實現了雙多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全覆蓋。同時,中國與湄公河五國持續深化在海洋、網絡等功能性領域共同體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立體式、全領域的格局逐漸形成。

  二是瀾湄合作機制建設不斷完善。作為採用政府間合作模式的多邊合作機制,瀾湄合作堅持“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格局,並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高效可行的機制發展新路徑。在堅持每兩年召開領導人會議,每年召開外長會基礎上,部長級六個優先領域工作組機制運轉良好。安全領域,瀾湄執法合作中心積極發揮地區執法合作的主要平臺作用,開展的“平安瀾湄”行動持續助力營造瀾湄區域安寧穩定的環境。六國打擊跨境網賭電詐犯罪取得積極戰果。瀾湄合作框架下,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瀾湄環境合作中心、瀾湄農業合作中心等平臺建設不斷完善發展,為瀾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發展為先、務實高效、項目為本”合作模式日益成熟。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體系不斷完善,迄今已支持開展了數百個惠民項目。在緬甸等國開展的百餘個“豐收瀾湄”項目集群幫助當地農民增産增收,有力提升了當地民眾的獲得感、滿足感。“甘泉行動”一期已建成了8—9處集中式供水示範項目點和54處分散式供水示範項目點,受益人口達1萬人以上,為湄公河流域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四是瀾湄區域互聯互通水準顯著提升。域內“硬聯通”“軟聯通”協調推進。中老鐵路、金邊—西哈努克高速運營穩定,中泰高鐵建設、中越鐵路互聯互通穩步推進。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建設動能愈發強韌。十年來,中國與湄公河五國貿易量翻了一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後,持續釋放關稅減免、通關簡化、貿易投資便利化等制度紅利,不斷強化瀾湄區域産供鏈穩定暢通,促進了區域貿易和投資機會。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海鐵聯運、公鐵聯運運營模式效能不斷提升。瀾湄合作參與主體不斷豐富,地方、企業及社會組織參與瀾湄合作的積極性不斷上升,有力助力瀾湄合作走深走實。

  五是民心相通持續加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作為瀾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是瀾湄合作的重中之重。十年來,瀾湄國家不斷深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紐帶不斷拉緊,在文旅、體育、教育、媒體、宗教、民族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打造了瀾湄青創賽、瀾湄國際電影周等一批人文交流旗艦品牌,合力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瀾湄文化,有力促進了瀾湄國家的友好交往。

  十載耘耔千頃綠,今朝稻菽萬倉盈。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瀾湄合作歷經培育期、成長期,進入了打造“瀾湄合作2.0版”的新階段。瀾湄區域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推動實現現代化是瀾湄各國面臨的共同歷史任務。展望未來,瀾湄國家將繼續弘揚“發展為先、平等協商、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的瀾湄精神,合力拓展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前沿領域合作空間,密切瀾湄合作與其他區域合作機制對接,強化瀾湄合作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協調,努力將瀾湄區域打造為“全球南方”合作的新高地。六國願秉持開放的區域主義,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不斷強化瀾湄合作機制建設,鞏固友好民意基礎,積極提升六國民眾在瀾湄合作中的參與度,攜手並進,以更多穩定性為地區和平發展作出“瀾湄貢獻”。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