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魯平 田媛媛):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期間,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嘉賓齊聚一堂,分享各自對科技發展的洞見,攜手展望人類進步的未來。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關村論壇在推動全球科技發展與合作進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稱讚中國以對話促協作,為多領域技術創新注入活力。
穆罕默德·卡西姆·簡(Mohammad Qasim Jan)(王魯平 攝)
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穆罕默德·卡西姆·簡(Mohammad Qasim Jan)表示,中關村論壇意義非凡。“論壇吸引了大量科學家,這是一場多學科交融的盛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為大家提供了交換信息、建立聯繫的絕佳機會。”他説道,“還有機會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交流。這不僅有利於個人發展,長遠來看更能促進全球技術推廣與合作,對科學發展大有益處。”
長期與中國科學家及科研機構合作的穆罕默德·卡西姆·簡高度評價中國科研環境與人才培養體系,他稱讚,不少中國高校的硬體設施甚至優於許多其他國家的高級科研機構,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學子,充分證明中國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實力,也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霍馬尹·卡澤羅尼(Homayoon Kazerooni)(田媛媛 攝)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工程教授、伯克利機器人與人體工程實驗室主任霍馬尹·卡澤羅尼(Homayoon Kazerooni)對中關村論壇整體氛圍讚譽有加,他直言論壇規格在全球範圍內堪稱頂級,許多關乎全人類未來的前沿課題研究成果令學界矚目。卡澤羅尼希望中關村論壇能夠長期舉辦,為全球科技交流注入活力。他特別提到,中國在多個技術領域,尤其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發展迅猛,論壇期間展示的語音合成技術等相關應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們專業知識淵博、態度平易近人且勤奮踏實,我非常期待能與他們合作。”
羅思義(John Ross)(主辦方供圖)
英國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John Ross)指出,經濟與技術聯繫緊密,經濟發展為技術研發提供資金,科技創新離不開充足的財政支持,中國在創新領域取得的成功正是經濟與技術相互作用的體現。在羅思義看來,通過中關村論壇可以觀察到中國創新發展亮點顯著,電子通信、無人機、人工智能及綠色能源産業成績斐然。他強調,其中,綠色能源領域至關重要,“過去兩百年來,世界依賴化石燃料,如今正逐漸轉向綠色能源,這是未來趨勢。”
鄭志強(Tee Chee Keong)(主辦方供圖)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鄭志強(Tee Chee Keong)出席了今年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第二屆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他認為,創新與人緊密相關。“中關村論壇匯聚了全球海量優秀人才與行業領導者,為他們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換想法的平臺,而這種思想碰撞正是創新的源泉。”鄭志強讚許道。對他個人而言,此次參會帶來了“大開眼界”的體驗,近距離觀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成果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有趣經歷,而論壇對獨角獸企業的特別關注也令他感到欣喜,“這將有助於更多人深入了解初創生態系統和創新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