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開始在外國永久部署軍隊,這是二戰結束以來的第一次!”——西方多家媒體紛紛以此類勁爆的標題,報道了德國聯邦國防軍第45裝甲旅當地時間4月1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郊外舉行正式成立儀式的消息。
△波蘭電視臺世界新聞網報道截圖
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德國和立陶宛于2023年12月達成一項多年期防務合作計劃,根據該計劃,德國軍隊將被永久性部署到作為北約東翼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
目前,已有150名德國士兵駐紮在立陶宛,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500人。剛剛正式成立的第45裝甲旅將於2027年全面投入戰備使用,並將有多達5000名“隨時準備作戰”的德軍士兵永久駐紮。
輿論指出,德國此前曾于2001年至2021年期間向阿富汗派遣過軍隊,但不是永久性的。而第45裝甲旅的成立標誌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軍隊首次在國外進行永久性部署。
△美國《新聞週刊》報道截圖
“德國防禦態勢發生重大轉變”
美國《政治報》認為,柏林正式啟動駐立陶宛旅,打破了德國幾十年來避免在海外永久駐紮作戰部隊的國防政策,標誌著德國防禦態勢的重大轉變。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德國此舉出臺之際,正值歐洲對跨大西洋團結的未來日益感到焦慮之時。歐洲擔心美國可能會放棄其已經擔任了80年的歐洲大陸安全保障者角色。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批評歐洲國家在安全上過於依賴華盛頓,並敦促北約歐洲成員國在地區防務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同時,他對俄羅斯的和解態度也引發了歐洲領導人的擔憂,他們擔心特朗普可能會推動烏克蘭達成有利於俄羅斯的和平解決方案,從而鼓勵俄羅斯在歐洲進一步積極擴張。
△波蘭電視臺世界新聞網報道: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的國防部長曾警告稱,俄羅斯可能會利用烏克蘭的停火協議重新武裝並向北部署軍隊,增加對波羅的海國家的安全威脅。
立陶宛與俄羅斯的盟友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飛地加裏寧格勒接壤。西方認為,加裏寧格勒很可能成為俄羅斯與北約未來敵對行動的爆發地。
德國《圖片報》日前報道,德國聯邦情報局和武裝部隊都認為,莫斯科正準備與北約展開一場大戰。而在立陶宛駐紮第45裝甲旅是德國自二戰以來首次在俄羅斯家門口部署軍隊。
△《新聞週刊》報道截圖
這一歷史性的舉動標誌著德國背離了幾十年來的國防政策,此前德國一直避免在海外永久駐紮作戰部隊。對北約而言,這一部署代表該聯盟的一個重大轉變,即通過“前沿防禦”來産生威懾作用。
負責指揮這支海外部隊的德國陸軍准將克裏斯托夫·胡貝爾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有一個明確的使命:確保北約東翼盟友立陶宛的防衛、自由和安全。這樣做,我們也保護了北約領土和德國本身。”
△英國新聞頻道報道截圖
美國《政治報》指出,對德國來説,這也是擺脫其作為一個“態度不積極”的軍事大國的名聲的重要一步。俄烏衝突使波羅的海地區成為前線地區,而柏林的軍事存在成為北約長期承諾的象徵。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把錢花在坦克、大炮和戰鬥機上是不夠的”
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在應對危機的態度上,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和北約骨幹成員國的德國經歷了安全戰略思想的巨大嬗變,從最初盟友眼中的“不作為典範”一步步變成寧可勒緊褲帶也要強軍擴武的堅定表率。
2023年11月,德國國防部發佈了新的德國防務政策指導方針。這似乎表明德國安全政策將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德國政府高官也承認,在德國“數十年來忽視”軍隊建設的情況下,這種轉變需要一定時間。
實際上,德國的困境也是整個歐洲的縮影。
美國新一屆政府調整對歐、對烏克蘭等政策,撇開歐洲就解決烏克蘭危機直接與俄羅斯對話,同時要求歐洲大幅提高軍費並負責烏克蘭安全保障,此外還對歐加徵關稅,都促使歐洲不得不考慮擺脫對美依賴,實現防務與戰略自主。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瑪麗亞羅薩裏婭·塔德奧認為,歐洲需要在國防方面採取更強硬立場,不僅要在短期內保護自己,而且要確保長期有效、自主的威懾,而“建立獨立於美國的國防是根本性的一步”。
△瑪麗亞羅薩裏婭·塔德奧(資料圖)
但這“根本性的一步”真那麼好邁嗎?現實是,歐洲防務自主仍面臨諸多挑戰。
根據北約此前擬定的一份有關“最低能力需求”的文件,如果歐洲盟國想在保衛歐洲安全方面挑起大梁,除了軍費支出必須遠遠超過現有的國內生産總值佔比之外,能力建設更要跟上,包括將作戰旅從目前的82個增加到131個。
△美國“戰略之頁”軍事新聞網報道截圖
今年2月,兩家歐洲頂級智庫——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和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共同發佈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歐洲若想在沒有美國支持的情況下確保自身安全,可能需要增加相當於30萬美軍的作戰能力,相當於新增約50個旅的重裝部隊。
△布魯蓋爾研究所官網截圖
但就連歐盟早就決定建立的快速反應部隊,到今天仍然沒有著落。
就算擴充了軍隊規模,並且能夠通過發債等方式提高國防開支,事情也沒那麼簡單。
先不提歐洲軍隊所缺乏的統一指揮、協同能力以及美國那樣的戰略航空和太空資産,僅以波羅的海地區的防禦為例,要建立可靠的“歐洲威懾”,就需要至少1400輛坦克、2000輛步兵戰車和700門火炮。這比目前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這四個歐洲最大國家的陸軍戰鬥力總和還要多。
△布魯蓋爾研究所官網截圖
北約前秘書長、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日前刊文進一步提醒,僅僅把錢花在坦克、大炮和戰鬥機上是不夠的,歐洲還必須確保能夠獨立於美國採取行動。這需要對防空、加油及其他維
△《經濟學人》雜誌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李嚴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江愛民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