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美國前聯邦貿易委員會經濟學家:關稅政策是一場“災難”
2025-04-25 21:30:13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楊磊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 (張乃月)“關稅既是糟糕的國內政策,也是糟糕的外交政策。”美國杜克大學政治學、公共政策和經濟學教授邁克爾·芒格近日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説。

  這位曾在裏根政府時期聯邦貿易委員會任職的經濟學家,是近期一份“反對關稅宣言”的發起人之一。

  該宣言已吸引1600多位經濟學家簽名聯署,其中不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前總統經濟顧問,批評特朗普政府採取的關稅政策是對普通美國人所面臨的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他們警告,這可能引發一場“自我造成的經濟衰退”。

美國前聯邦貿易委員會經濟學家:關稅政策是一場“災難”  

“反關稅宣言”網站截圖

  芒格在採訪中直言:美國政府近期提出的一系列關稅政策是一場“災難”,實施關稅的代價很高,難以實現政策初衷。

  他指出,如果目標是“保護美國國內産業”,就必須設定足夠高的稅率來遏制進口;但一旦稅率大幅上調,反而會導致收入減少。想靠關稅既增加聯邦收入,又保護本土産業,從邏輯上講根本説不通。

  芒格同時駁斥了“關稅對美國消費者有利”的觀點。

  “真正的財富意味著(消費者)能夠獲得高品質、低成本的産品。”他表示,一國若隨意設置貿易壁壘,最終傷害的就是本國消費者。

  他進一步解釋稱,不只是終端商品,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同樣會被加徵關稅。這類成本雖然不會直接體現在商品的收據上,但最終仍由消費者承擔。而消費者往往意識不到,國內商品之所以變貴,是因為更便宜的外國商品被關稅擋在了門外。

  芒格自20世紀80年代初便開始研究關稅問題。他認為,美國貿易壁壘除了增加消費成本,也會對本國生産商形成間接衝擊。

  一方面,其他貿易夥伴可能採取反制措施,出口導向型企業將直接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如果貿易壁壘成功阻礙進口,外國企業將更難獲得購買美國商品所需的美元,也會對美國生産商造成間接損害。

  特朗普政府曾對外宣稱,出臺汽車等關稅旨在“保護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但在芒格看來,用關稅來“保護”本國産業,需要付出的成本遠遠高於其可能帶來的收益。

  他舉例稱,為了“保護”一個年薪8萬美元的鋼廠工作崗位,很可能會讓消費者和美國經濟損失至少16萬美元——這些代價會體現在商品價格上漲、創新減少和生産效率下降等各個方面。

  芒格還質疑貿易保護主義背後的“雙重標準”。“如果一家公司通過限制性合同或兼併等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市場地位和利潤,從而逃避競爭,它就會受到(反壟斷相關的)法律制裁。但如果對像是外國企業,為什麼政府幹同樣的事就變成‘合理’甚至‘有益’了?”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