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之際,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年份,習近平主席擔任國家主席後第11次俄羅斯之行即將開啟。
5月7日至10日,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習近平主席將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
特殊歷史節點,大國外交的遒勁一筆,三個關鍵詞尤為引人矚目。
穩定性
大國如何相處,是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命題。國際局勢動蕩加劇之時,世界渴望大國提供穩定性、正能量。
從“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建設性夥伴,從戰略協作夥伴到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再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俄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愈行愈堅實。
“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是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真朋友。”今年2月,習近平主席應約同普京總統通電話時指出。
好鄰居、真朋友,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基於深刻的歷史邏輯。
看雙邊,“堅持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基礎上鞏固和發展雙邊關係”“樹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典範”。
看全球,中俄互為最大鄰國,都是世界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負有特殊責任。和睦相處、彼此成就,有利於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
撫今追昔,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從容前行的中俄關係“關鍵在於找到了國與國正確相處之道”“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
歷史感
這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年份。
5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日。兩個紀念日、兩個主戰場,共同指向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
80年前,中俄兩國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挽救各自民族危亡和人類前途命運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勝利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戰後國際秩序來之不易。
“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習近平主席曾引用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名言,表達銘記歷史、捍衛和平的決心。
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應邀赴莫斯科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同年9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
倏忽十年。當世界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俄相互支持對方舉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弘揚的是正確二戰史觀,維護的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捍衛的是國際公平正義。
秩序觀
今天的世界,從歷史中走來。
正是在80年前那場偉大勝利的基礎上,中俄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員一道,共商建立聯合國,共同制定聯合國憲章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文件,奠定了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確立了當代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要和平而不是戰爭、要合作而不是對抗、要共贏而不是零和,匯聚成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面向世界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大國外交,謀遠而篤行。
動蕩加劇時,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決反對否認、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
逆流洶湧時,堅定不移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共同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引領全球治理正確方向,中俄責無旁貸。
“中俄兩國要以此為契機,共同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推動各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普遍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舉行視頻會晤時強調。
策劃:杜尚澤
撰文:李建廣
海報:田興洲
編輯:蔣雪鴻
校檢: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