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熊貓劇場》年度開播暨金磚國家影視文化交流活動在莫斯科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的相關部門、媒體影視機構代表及青少年代表900余人參加。圖為中俄青少年表演節目。
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攝
建交近76年來,人文交流始終是推動中俄關係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為兩國關係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礎。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期間,中俄雙方舉辦了數百項人文交流活動。雙方友好的社會民意基礎更加穩固,為兩國關係高水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俄人文交流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呈現擴展態勢。兩國人民對彼此的關注度和好感度不斷提升。”
“Bravo!”“《咏春》,哈拉少!(俄語“謝謝”之意)”“再來一次!”“感謝你們帶來了如此美妙的藝術!”當地時間5月1日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深圳原創舞劇《咏春》落下帷幕。觀眾長時間的歡呼聲與掌聲為《咏春》在俄羅斯的6場演出畫上了圓滿句號。
這是中俄人文交流的又一生動例子。自去年5月“中俄文化年”開幕以來,雙方舉辦了一系列接地氣、連民心、有熱度的人文交流活動,進一步釋放兩國文化合作潛力,為中俄友好的世代傳承、兩國人民的相知相親注入新動力。
作為中俄電影領域最新合作成果,合拍影片《紅絲綢》於今年2月20日在俄羅斯上映,取得了6.88億盧布(約合6000多萬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該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1927年,中國和蘇聯兩國革命者並肩作戰,成功安全護送重要秘密文件的故事。影片在兩國多地實景拍攝,凝聚了雙方創作團隊的共同努力。該片將於今年9月在中國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在中國上映。
作為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重要活動之一,中俄藝術家合力打造的世界經典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五一”期間在華登場。新版製作既完整保留了經典音樂的原汁原味,又通過創新的舞臺美學設計,賦予其全新藝術表達。
此外,今年的“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火遍莫斯科的大街小巷,舉辦規模、持續時間和參加人數均創下新紀錄。
“近年來,中俄人文交流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呈現擴展態勢。兩國人民對彼此的關注度和好感度不斷提升。”外交學院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高飛教授説。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中文化年”框架下舉辦的眾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得到兩國民眾熱烈響應,不僅極大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發展,也有助於保持兩國友好關係和兩國人民密切交往。
兩國人民越走越親的背後是越來越便利的簽證政策、越來越深入的經貿合作以及越來越成熟的交流機制。
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僅一江之隔。在這裡,人們已經實現了“出國吃個早餐再回國”的自由。
“我剛去看了牙醫,又買了一些日用品,現在準備找個餐廳吃午飯,然後坐船差不多10分鐘就到家了,非常方便。”家住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葉卡捷琳娜説。她説,自己常來黑河,雖然不會中文,但這裡隨處可見清晰的俄語標識,許多攤主也都會説些簡單的俄語,溝通不是問題。
兩國人民越走越親的背後是越來越便利的簽證政策、越來越深入的經貿合作以及越來越成熟的交流機制。
中俄互免團體旅遊簽證政策恢復實施後,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奔赴俄羅斯,俄羅斯遊客的赴華旅行目的地也不斷拓展。俄羅斯旅遊業聯盟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赴俄遊客數量達到84.8萬人次,是2023年的4.2倍。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僅海南島就接待了17.8萬名俄羅斯遊客,同比激增11倍。
中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2024年兩國貿易額達2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再創歷史新高,中國連續15年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俄能源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基石,能源貿易佔中俄貿易總額比重保持在1/3以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提前全線貫通,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合作領域持續拓展。與此同時,兩國在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中俄人文交流精彩紛呈,首先得益於兩國元首的領航掌舵,中俄高層交往過程中始終非常重視人文交流;其次,交流活動紮實推進,文化、科技、旅遊等不同領域的交流全面開花;第三,交流機制逐漸完備,從國家到地方,從高校到民間機構,各個層級的交流機制日益完善;最後,中俄人文交流不僅限于雙邊平臺,也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擴展升級。”高飛説。
“人文交流將在傳承和弘揚俄中友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兩國關係發展持續注入生機與活力。”
“‘俄中文化年’期間,我們兩國人民有機會深入了解對方的傳統藝術和文化遺産。”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主席鮑裏斯·季托夫説,文化年強調不同文化傳統之間對話和理解的重要性,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相互認知、相互尊重,為兩國世代友好注入新動力。
相關機構在中俄雙向推出的民意調查顯示:中俄民眾彼此的認可度很高,兩國民眾對中俄關係發展現狀給予高度評價,對未來走向滿懷信心、積極樂觀。俄“列瓦達中心”多年持續跟蹤調查“俄羅斯民眾對世界各國的態度”,數據顯示,10年來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受訪者比例一直處於高位,俄羅斯年輕人是對中國好感度最高的群體,達到95%。
“民間友好為兩國關係平穩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對於夯實兩國長期交往的基礎而言尤為重要。當前,中俄友好的基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紮實,為兩國世代友好、雙邊關係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高飛説。
“人民友好始終是俄中關係發展的動力源泉。”俄中友好協會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庫利科娃表示,俄中兩國正大力開展旅遊、青年、地方和民間交流,深化教育、體育、電影、傳媒等合作,有力促進兩國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中人文交流合作是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各方面都在穩步發展。“我們願同中國夥伴在這一領域繼續開展協作。”
“人文交流將在傳承和弘揚俄中友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兩國關係發展持續注入生機與活力。”俄羅斯亞太地區研究中心主任謝爾蓋·薩納科耶夫表示,兩國蓬勃開展的人文合作,有力促進雙方文明交流互鑒和兩國人民相知相親,也將為人類文明的持久繁榮貢獻力量。
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是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真朋友。“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民友好的涓涓溪流,正匯成中俄友好的滔滔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