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舉行之際,美國知名投資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托斯滕·斯洛克在接受彭博社電視頻道採訪時説,白宮發起的關稅戰持續越久,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受到的負面影響會越大。
斯托斯滕·斯洛克:
關稅在企業層面的影響實際上已經顯現出來。依據是什麼?如果你看看各地區聯儲進行的調查,就會發現新訂單數量銳減,同時調查顯示商品價格正在上漲。這些現象符合滯脹的定義,意味著銷售將會放緩,而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這種情況正在企業層面發生。
白話拆解
白宮關稅政策讓美國企業“首當其衝”遭受衝擊。
關稅稅率飆升導致進口價格上漲,美國進口商自然不願做“虧本買賣”,再疊加對白宮關稅政策“朝令夕改”的擔憂,美國進口訂單已經大幅下降,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預計5月和6月美國商品進口量將分別同比下降20.5%和26.6%,為2023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供應減少又勢必繼續拉動價格上漲,形成惡性循環。
斯托斯滕·斯洛克:
關稅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雖然還沒有完全顯現,但也正在到來。特別是隨著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數量顯著減少,這意味著庫存將在未來幾週內(耗盡),我們將開始看到(商家的)空貨架。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個問題,假定正常情況下我們從中國進口3萬個集裝箱的商品,而如今這3萬個集裝箱“消失”了。那我們當然會看到商店裏空空如也的貨架。
白話拆解
對中國産品加徵關稅將讓美國商家“彈盡糧絕”。
進口商因成本太高而大幅削減海外訂單,意味著美國進口商品的數量將大幅下降。有測算顯示,即便考慮到美國關稅生效前部分企業的“囤貨”因素,今年5月中旬到6月初,美國零售業將開始出現“空貨架”現象。
斯托斯滕·斯洛克:
用非常簡單的英語來解釋,當海運集裝箱到達洛杉磯港,一定有人需要支付關稅。那麼這些關稅是100%由消費者承擔?或是由消費者承擔50%?還是只把25%轉移給消費者?很顯然,如果不是100%轉移給消費者,那麼商家的收益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種由高關稅帶來的慘重損失必須由某個主體來承擔。如果不是企業,那肯定將是消費者。
白話拆解
關稅若不降美國消費者難逃成為“犧牲品”。
4月底,在線零售業巨頭亞馬遜曾“內部討論”在商品售價單上添加單獨標注,展示美國新關稅帶來的“價格增量”讓白宮“勃然大怒”。如果連亞馬遜這樣的“大玩家”都無法“獨立承擔”白宮的畸高關稅,想讓美國數百萬家中小零售企業代替消費者承擔關稅成本無異於“癡人説夢”。
編輯丨陳濛、魏宇晨
簽審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