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舉起的關稅大棒還沒放下,美國又盯上了新的目標。
根據白宮日前發佈的聯邦通告,美國商務部已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于本月初開始對進口商用飛機、噴氣發動機和相關零部件啟動為期270天的調查,以確定其是否有損美國“國家安全”。
這一調查結果,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在已有的諸多關稅措施之外加徵新的關稅。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日美關稅談判又添“新課題”?
彭博社評論稱,美國政府的最新舉措是“對近半個世紀以來航空航天業全球秩序的最新威脅”,或將令這一美國優勢行業捲入貿易戰。
根據1979年在日內瓦簽訂的《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商用飛機、噴氣發動機和相關零部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免稅跨境交易。
上個月,通用電氣下屬航空航天公司首席執行官拉裏·卡爾普曾就此專門遊説白宮,解釋了這份已有數十年曆史的國際協議如何使航空航天供應鏈受益,併為美國國內産業帶來貿易順差。
該公司在日前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稱:“航空航天業每年為美國創造的貿易順差多達750億美元,是美國所有行業中最大的貿易順差。這一行業不僅獨自解決了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還為美國提供了180萬個高品質的就業崗位。”
△彭博社報道截圖
行業研究數據顯示,今年美國航空航天業預計將實現約1250億美元的出口額,僅次於石油和天然氣。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但有媒體指出,就像美國汽車産業一樣,美國的航空航天業也嚴重依賴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專門供應商。在某些情況下,關鍵零部件可能僅由幾家甚至一家製造商生産。
由於日本在飛機發動機和零部件製造領域擁有明顯優勢,並且在航空産品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美國醞釀中的新關稅一旦落實,無疑會給日本企業帶來嚴重衝擊。
以美國的波音787夢想客機為例,其數百萬個零部件中約有35%是由日本的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等公司製造的。
分析認為,考慮到航空産品製造業是日本政府一直積極扶持的優勢産業,預計該領域貿易也將成為日美關稅談判中的重要課題。
△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截圖
然而截至目前,日美間圍繞汽車等關稅已經進行的兩輪談判尚未取得任何進展。
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在聽取有關日美關稅談判的彙報後表示,兩國立場存在分歧,尚未找到共識。
△《朝日新聞》報道截圖
美國的關稅給高度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以汽車産業為代表的製造業所受傷害尤其大。
據統計,去年日本對美國汽車出口額約為400億美元,佔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約28%。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六大車企在美新車銷量約149.78萬輛,同比增長4.5%。然而,隨著美國政府對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徵的關稅先後生效,日係車在美國瞬間失去了成本優勢。
僅以在美國銷量較高的豐田汽車為例,因關稅産生的額外成本預計將超過1萬億日元(近70億美元)。其他日本車企預計也將各自承受數千億日元的稅負。
牽頭與美方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此前接受日媒採訪時稱,受美國關稅影響,一家日本車企正處於“每小時損失100萬美元的狀態”。
△路透社報道截圖
“即使最後期限到來,我們也不會做出不合理的妥協”
分析普遍認為,美國加徵關稅將大大挫傷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美國以關稅為威脅要求日本車企將核心零部件産能轉移至美國,將給日本車企帶來極大傷害,可能嚴重侵蝕日本製造業根基,進而影響日本的整體經濟。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日報道,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4財年,日本製造業總體凈利潤較上一財年下降了2%,為兩年來首次下降。
其中,汽車和鋼鐵行業的低迷表現尤其明顯,凈利潤分別下降了兩成以上和三成以上。
△《日經亞洲》社交媒體截圖
日本調查機構12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日本國內破産企業數量達826家,同比增長8.7%,是連續第36個月度增長。
△路透社報道截圖
有觀點認為,美國關稅政策今後會對日本企業的業績産生持續負面影響,從而可能拖累日本實際工資延續下降趨勢。
△《朝日新聞》報道截圖
鋻於當前經濟形勢,日本央行已將今年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預期從年初預估的1.1%下調至0.5%。
△彭博社報道截圖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已經退無可退的日本政府多次明確表示,不會在關稅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急於與美達成協定。
首相石破茂12日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日本政府將採取“萬全之策”應對美國關稅,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地採取追加措施。
他還強調,日本不會接受與美國達成不包括汽車關稅在內的初步貿易協議。
△彭博社報道截圖
此前一天,針對美國將對部分英國汽車的關稅降至10%,石破茂在富士電視臺節目中強調,雖然這是一種可能的模式,但日本仍將堅決要求美國完全取消關稅。
當被問到日美談判的期限在美方“對等關稅”的90天暫停措施7月到期後是否會延長時,石破茂表示,即使最後期限到來,日方也不會做出不合理的妥協,“我們必須努力使談判結果切實保障國家利益,這是理所當然的”。
△日本富士新聞網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