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波蘭舉行總統選舉。
出口民調顯示,沒有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票。在13名候選人中,得票排名前兩位的執政黨“公民聯盟”候選人恰斯科夫斯基(支持率為30.8%)與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納夫羅茨基(支持率為29.1%)將在6月1日進行的第二輪投票中一決勝負。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8日,波蘭總統選舉首輪初步出口民調結果公佈。(圖自視覺中國)
波蘭總統選舉採用全民直選方式進行,總統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根據波蘭選舉法,首輪投票中得票率超過50%的候選人將直接當選總統;如無人得票過半,排名前兩位的候選人將進行第二輪角逐,14天后再進行投票,以簡單多數決出勝負。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8日,波蘭投票工作人員準備統計總統選舉選票。(圖自視覺中國)
52歲的恰斯科夫斯基畢業于華沙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聚焦歐盟制度改革,精通英語、西班牙語、俄語和意大利語。
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恰斯科夫斯基曾以2.42個百分點的微弱差距惜敗于現任總統杜達。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題圖中為恰斯科夫斯基)
42歲的納夫羅茨基是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納夫羅茨基成長于一個普通的工人階級家庭,作為一名歷史學家,他的職業生涯聚焦于挖掘和守護波蘭的歷史。自2021年起,納夫羅茨基擔任波蘭國家記憶研究所所長,致力於研究二戰時期的波蘭歷史。
在競選活動中,納夫羅茨基多次強調家庭價值觀,稱“家庭是波蘭社會的基石”。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8日,納夫羅茨基在總統選舉首輪出口民調公佈後對支持者發表講話。(圖中視覺中國)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員董一凡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指出,沒有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直接獲勝,表明波蘭社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撕裂。
· 波蘭的政治長期以來都是由中右翼的法律與公正黨主導,直至此前的一次議會大選,該黨都是波蘭第一大黨。現在的執政黨公民聯盟只是通過拉攏各個黨派組成了聯盟,才讓法律與公正黨失去了執政地位。因此目前波蘭的政治格局是雙方力量懸殊不大的局面。
· 在此次總統選舉中,公民聯盟和法律與公正黨的兩位候選人的支持率相差不大,表明在波蘭社會中,選民對於中左還是中右、自由還是保守的選擇上存在比較嚴重的分化。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8日,波蘭華沙的選民參加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圖自視覺中國)
董一凡分析指出,未來會有多方面議題影響選民的決定,法律與公正黨要想勝出,需要爭取更多右翼力量。
· 波蘭總統更多是禮儀上的存在,總理掌握實權,但是總統在外交、立法方面仍有一些權力,例如可以否定議會的一些法案,或是將法案提交給所謂的司法委員會。在波蘭上次議會選舉後,來自法律與公正黨的總統杜達和執政黨政府之間,就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和立場的分化。
· 這次波蘭總統位置花落誰家,直接關係到波蘭政府在推行法律政策和外交政策時是否會受到掣肘。這是各方對大選的關注焦點之一。
· 未來第二輪選舉中,一些社會性議題、波蘭與歐盟的關係以及自由與保守之間的意識形態較量都會左右選民的立場。法律與公正黨候選人要想勝出,需要爭取更多的右翼力量,吸引這部分選民的選票,一塊對抗執政黨。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沃龍 徐明 楊卓英 王洹星
編輯丨王雨芊 楊楠
簽審丨閆明 原丁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