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自貿港     |      視頻      |      老外在海南      |      生態海南     
慢功夫巧手藝“雕琢”海南文化“質感”
2025-05-26 10:46:04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甄鏡媛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文化匠人傳承創新讓傳統工藝煥發光彩 慢功夫巧手藝“雕琢”海南文化“質感”

慢功夫巧手藝“雕琢”海南文化“質感”

一場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黎錦服飾時裝秀在文博會海南館上演。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凱 攝

  她織黎錦織了五十三載春秋,他投身灰塑工藝60年光陰,他手握木刻刀已34個年頭,她在服裝行業剪裁設計整整30年……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火熱舉辦。海南館內,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一個個獨具魅力的文化項目引人駐足。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擇一事,終一生”的文化匠人——他們是文化傳承的守護者,以慢功夫織就文化傳承。

  文博會期間,海南館的出入口處,一位特殊的“守門人”每日端坐在腰織機前,嚮往來參觀者展示海南黎錦技藝。她是黎族“雙面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符秀英。60歲的她席地而坐,膝頭鋪展著半幅未完成的黎錦,左右手靈活交替操作著打緯刀、梭子、提綜桿,一點點織出黎族的文化印記。

  “這是個需要沉下心的手藝活。”符秀英回憶起初學編織黎族龍被的時光,“從種植棉花開始,歷經紡線、染色、刺繡等多道工序,我花了整整6年,才讓一坨坨棉花蛻變成精美龍被。”

  歲月流轉,7歲起隨外婆研習黎錦的符秀英,即便在下崗掃街的困頓歲月裏,也始終未曾放下手中的織梭。如今,她不僅憑藉織錦改善了生活,更常赴全國各地展演技藝。大女兒追隨她成為縣級傳承人,十歲的孫女也開始執梭學織,這份手藝正跨越代際,在時光中綿延生長。

  符秀英的繡坊如今已有60余名繡娘,年銷售額達50多萬元。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機器織錦“快消品”,她始終堅守傳統工藝:“唯有將手藝原原本本傳承下去,方能更好地創新發展。”

  在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黃黎祥的展位上,黃花梨、沉香、桂皮等木料經精雕細琢而成的藝術品與文玩整齊陳列,淡淡辛香縈繞其間。55歲的黃黎祥拿起一件桂皮製成的書卷式雕塑,在木料天然的弧度裏,兩隻錦鯉鱗片清晰可辨,荷葉蓮蓬似在微風中輕搖,桂皮捲曲處更鐫刻著詩句,整幅作品精巧入微。

  初至海南時,黃黎祥便被黃花梨資源深深吸引,由此開啟黃花梨木雕創作之路。隨著對海南文化的深入了解,他將黎苗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巧妙融入作品。

  海南館門口,兩尊人物雕像格外醒目:一尊是《永恒的敬禮》,年老的紅色娘子軍雖腰背佝僂、滿臉皺紋,卻目光如炬,左手拄拐、右手敬禮的姿態定格著歲月的莊嚴;另一尊是《海島女民兵》,南海女民兵挺立礁石之上,眼神剛毅,盡顯守衛家鄉的堅毅神情。

  “這兩件作品分別耗時半年和一年創作。”黃黎祥説,它們是非賣品,是要留作紀念、攜至各地展出的“海南禮物”。除了專注藝術品創作,他還思索如何實現從藝術到産業的轉化:“希望通過3D掃描、機械化生産等方式,讓木雕作品以文創産品的形式走入大眾生活,讓更多人領略木雕的魅力。”

  在海南琴韻幽蘭品牌展位前,設計師王彬妮正熱情地向觀展者介紹融合黎錦元素的現代服飾。“這是我們今年的新款——‘拼繡’黎錦旗袍。”她指著眼前的藍色旗袍介紹,以黎錦拼接香雲紗,融入手工丁字針、旗袍剪裁等非遺工藝,從紋路到質感,從立領到盤扣,每個細節都散發著雅致氣韻。

  “防縮水處理、衣領刮漿等工序,讓面料既輕薄又挺括,每一處細節裏,都藏著我們的‘細功夫’。”從事服裝設計30年的王彬妮與黎錦結緣已有六載,她大膽嘗試“黎錦+馬面裙”“黎錦+西裝”“黎錦+棉麻”等多元融合設計,讓傳統工藝在現代剪裁中重煥光彩。

  在文博會的舞臺上,這些“老工匠”以作品為筆,書寫著海南文化産業中的工匠精神。“海南館很有‘質感’,很耐逛。”來自黑龍江的觀眾李先生説。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文化匠人用慢功夫證明,優秀的文化,無須喧嘩,自有力量。(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