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對歐盟發出新的關稅威脅不到兩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口風又變了。
他25日告訴記者,自己當天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愉快”地通了電話,並應對方要求,決定將原計劃從6月1日開始對歐盟加徵的50%的關稅推遲到7月9日,以便雙方有時間就此進行談判。
“她(馮德萊恩)説她希望認真談判,因為……他們必須這樣做。”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這種勒索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7月9日是美國政府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天的截止期限。
根據白宮4月初宣佈的稅率,美國原本計劃對歐盟輸美産品徵收20%的“對等關稅”。雖然之後因多重考慮決定暫緩徵收,但仍保留了10%的“基準關稅”。
△彭博社報道截圖
目前距離“對等關稅”緩徵期結束尚有近一半時間,歐盟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還在繼續。但或許是因為失去了耐心,特朗普日前突然對歐盟發出新的威脅。
在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與美國貿易代表格裏爾23日就關稅問題通電話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抱怨説,歐盟在貿易問題“很難打交道”,美歐貿易磋商“毫無進展”。為此,他建議從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徵收50%的關稅。
對此,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裏貝拉表示,美方的這種勒索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我們正在目睹一種在當今時代鮮有先例的現象:美國政府咄咄逼人地將其條件和利益訴求強加於人,就好像其他國家都會屈服於它一樣”。
裏貝拉強調,面對威脅,歐盟應該在不讓爭端升級的前提下堅守立場。“歐盟不會接受完全違背歐洲企業和社會利益的條件”,如果美方最終實施單邊措施,歐盟必須做好應對準備。
△西班牙《現在》日報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提高關稅是一種‘雙輸’”
從發出新威脅到將威脅延期,美國領導人的新一輪“過山車式變臉”可謂是其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最新表現。
説到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接受採訪時曾有過一番“高論”。據他稱,在美國與貿易夥伴展開關稅談判之際,美國政府表現出的“戰略不確定性”是一種談判策略,而非缺點。
“如果我們給其他國家太多確定性,他們就會在談判中算計我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不過,很多專家認為,這種“談判策略”未必高明。
德國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德拉魯比亞指出,雖然不能對美國的50%關稅威脅完全當真,但從本屆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做派來看,這些關稅仍有可能在短期內生效。而對重要的貿易夥伴徵收如此高的關稅,將導致美國“難以避免地陷入經濟衰退”。
△德拉魯比亞(資料圖)
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歐盟目前被美方加徵的關稅除了10%的“基準關稅”外,還有25%的汽車和鋼鋁關稅。無論等到“對等關稅”暫停期滿後美方對歐盟恢復徵收的是50%的關稅還是20%的關稅,都是雙方難以承受的。
彭博社的計算結果顯示,50%的關稅將影響價值高達3210億美元的美歐商品貿易,一旦徵收,將使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下降近0.6%,物價上漲超過0.3%。
△彭博社報道截圖
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25日也警告,美國提高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危害至少與對德國和歐盟經濟的危害一樣嚴重,其引發的後果是一種“雙輸”。
△德國《今日新聞》報道截圖
當地時間26日,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與美方代表通話後表示,歐盟完全致力於在7月9日前與美方達成一項協議。
△美國公共電視網報道截圖
當前,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正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美國。他曾強調,歐盟不會在關鍵問題上讓步。
“如果美國尋求合作與談判,歐盟總是願意敞開大門;但如果只是想讓我們照單全收美方的要求,那它就是敲錯了門。”
△朗格社交媒體截圖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杜慧琴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