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7月10日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已經與北約達成協定,將向北約運送包括“愛國者”導彈在內的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而北約將全額支付這些武器的費用。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本月1日,美國國防部和白宮曾宣佈暫停對烏克蘭部分軍援的消息。多家美國媒體報道説,這一決定源於對美國軍火庫存過度下降的擔憂。
特朗普隨後於7日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並於8日批准向烏克蘭運送更多防禦性武器。
正在意大利羅馬參加烏克蘭重建國際會議的德國總理默茨10日所説,德國已向美國政府提出購買“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打算提供給烏克蘭使用。默茨説,兩國國防部長將就此事進行討論,目前還沒有最終決定。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有軍事和經濟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美國通過軍援烏克蘭,希望在俄烏衝突中以烏方為代價繼續消耗俄羅斯,借北約之手實現在戰場上對俄構成重大打擊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強化歐洲對美國的安全和武器依賴。
其次,過去三年多的俄烏衝突,讓美國成功地將歐洲國家依靠的能源來源從俄羅斯轉到了美國。如果烏方在衝突中挫敗,歐俄關係沿著不符合美方意願的方向發展,美國不僅會失去在歐洲的主導地位,還會給美國在歐洲的經濟利益帶來巨大危害。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未來特朗普可能會動用總統權力,批准向烏克蘭運送更多價值約3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可能包括“愛國者”導彈和中程火箭彈。
△路透社報道截圖
針對美國向北約成員國出售武器以轉供烏克蘭一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1日回應後説,美方這一行為“純屬生意”,不過“換湯不換藥”,歸根結底是在向烏克蘭輸送武器。
李海東認為,美國的政策一直是在拱火澆油並從中漁利,這些舉措不利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美國政府的舉措就是一種拱火澆油、讓俄烏衝突升級的政策規劃。衝突並沒有像特朗普今年1月剛剛上任時所説的那樣在24小時內解決,也沒有如國際社會所普遍預期的那樣逐漸緩和。
相反,烏克蘭危機在步步升級,沿著更危險的方向發展。隨著歐洲和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敵意持續加深,美國下一步可預期會提供更多武器,專注于在戰爭中牟利。軍事方式成為解決俄烏危機的主要方式,而政治解決之路變得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