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7月12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連日來,多家外媒持續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説,在阿爾巴尼斯為期六天的訪問中,貿易將成為焦點之一,其行程跨越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個城市。
阿爾巴尼斯説,中國佔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保持這一地位”。他還強調,“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意味著澳大利亞的就業機會”。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説,此次訪問標誌著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趨於穩定。澳中關係研究所所長詹姆斯·勞倫森説,“雙方都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分歧,並認同雙邊關係不應該由這些分歧所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衛報》的報道説,2024年,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雙向貿易額接近3120億澳元。澳方一直強調,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並特別指出,在阿爾巴尼斯的推動下,大麥、岩龍蝦和牛肉對華出口回升。
報道透露,澳新銀行、麥格理銀行,礦業巨頭力拓和福特斯克金屬集團,製造業龍頭必和必拓與博思格鋼鐵,以及莫納什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負責人都將隨阿爾巴尼斯出訪。
《衛報》報道截圖
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布蘭·布萊克表示,澳大利亞企業熱衷於在中國發掘新機遇,尋求“與我們最大經濟夥伴建立更加牢固的關係”。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的一篇文章認為,無論工黨還是聯盟黨執政,任何一屆澳大利亞政府都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去年,澳大利亞企業對華出口額高達1960億澳元,超過了緊隨其後的四大出口市場總和。
此外,到目前為止,中國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供應國,來自中國的産品顯著降低了當地的生活成本。科廷大學的研究顯示,對華貿易使澳大利亞普通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600澳元,增幅達4.6%。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文章截圖
文章説,在理想情況下,澳大利亞的貿易結構應更加多元。但是,澳大利亞任何一屆政府或企業都必須看到,那些看似明顯的替代大市場——例如美國,不僅對澳本土商品和服務缺乏興趣,還正在背離其曾經的貿易承諾。
文章觀察到,根據二十年前簽署的《澳美自由貿易協定》,澳大利亞對美出口商品面臨的平均關稅僅為0.1%;但如今,美國對大多數澳大利亞進口商品徵收的基準關稅已升至10%。對比2015年簽訂的《澳中自由貿易協定》,“難怪現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説中國是比美國更可靠的貿易夥伴”。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文章截圖
文章説,澳大利亞不想減少與中國的業務往來,想與中國做更多的生意。而且,加深與亞洲(包括中國)的貿易聯繫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阿爾巴尼斯為期六天的中國之行,註定將不虛此行。”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道則認為,對澳大利亞來説,應對氣候變化幾乎處於優先事項的最前列——尤其當政府自身都在艱難兌現減排承諾之時。
報道注意到,中國為可再生能源生産投入了大量資源,現在又投入到工業生産的脫碳中。智庫“清潔能源金融”的一位專家表示,在能源轉型的許多方面,中國都以“驚人的優勢”領先著世界。“中國生産了世界上70%的電動汽車和80%的太陽能電池板”。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這位專家的觀點説,在減排和建設綠色工業能力方面,中國將是澳大利亞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尤其是在澳大利亞政府借“澳大利亞未來製造”計劃實現綠色雄心的進程中。“要實現這一計劃目標,我們必須獲得中國的技術和工業能力支持”。“這種務實的合作模式已在世界其他地區上演,澳大利亞完全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