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修繕老屋、新建驛站、加強技藝傳承 黎族船型屋營造文旅新空間
夏日的東方市白查村,空氣裏瀰漫著茅草清香。近日,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符打因帶著村民在船型屋屋頂上忙碌,雙手翻飛間,一捆捆茅草被藤條牢牢固定。
“這次要修63間,用的全是附近山上採來的茅草和藤條,下個月就能完工。”他抹了把汗,指了指錯落有致的船型屋群。這些形如倒扣木船的茅草屋,在海南島西部的雨林深處已守望了數百年。
白查村共有87間船型屋,構成了海南規模最大的黎族傳統聚落。屋頂厚實的茅草幾乎垂至地面,形成獨特的船篷輪廓。走進屋內,3根高柱與6根矮柱撐起整個空間。“這叫‘三柱六椽’。”東方市博物館館長秦巍撫過滄桑的木柱介紹,這凝聚智慧的構造不需一釘一鉚,全憑白藤捆紮:格木為骨,麻竹作梁,稻草混泥糊成墻體,天然材料皆取自雨林。
作為東方的知名景點,白查村船型屋吸引了眾多遊客到此了解黎族百姓獨特的居住方式和文化元素。距離船型屋不遠處,是有著少數民族特色的白查驛站——這個1776平方米的建築群落在船型屋週邊鋪展開來,民宿客房、黎族餐廳、手工藝展銷館一應俱全。驛站由海南黎苗家文旅集團運營,選擇以“屋外開發、屋內研學”模式開發,既保住了老屋原貌,又讓藤編、黎陶等非遺手藝活了起來。
別看如今的船型屋保存完善、修繕精美,但要保護好船型屋並不容易。2009年村民遷入新村的磚瓦房,老村空置的船型屋在風雨中加速衰敗。“茅草頂4年就得換,沒人住的屋子會更快破損。”符打因説。曾經更讓他憂心的是,懂得營造技藝的老師傅越來越少,2012年時全村僅剩4位傳承人。
為搶救一度面臨失傳危機的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東方辦起傳承人培訓班,至今已連續舉辦5年,傳承人隊伍也從最初的4人壯大至23人。學習這門技藝,年輕學員要跟著老師傅進山選材,學習將茅草捶軟後編成3平方米的草片。“鋪屋頂最難,180多片草要按S形交疊。”新晉傳承人符茂擦著汗笑道。
如今,村裏建起研學基地,由傳承人輪流當導遊,黎族姑娘則在船型屋前跳起竹竿舞,充分展示黎族文化。
站在白查村村口高地遠眺,修繕一新的船型屋群與雨林相映生輝。東方鄉村振興投資有限公司文旅負責人宋書源表示,“下一步要活態復原生活場景,讓村民回老屋釀酒、織錦,遊客能沉浸式體驗黎家日常。”(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