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位於英國蘇格蘭南艾爾郡的特恩貝裏高爾夫球場共同宣佈,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
在與馮德萊恩舉行非正式會晤後,特朗普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産品徵收15%的關稅、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等。特朗普表示,有關鋼鐵和鋁的關稅將保持現狀,能源是這份協議的關鍵部分。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馮德萊恩表示,這項協議將“重新平衡、同時促進雙邊貿易”。馮德萊恩説,15%的關稅水準將適用於“絕大多數歐盟出口商品”,包括汽車、半導體和制藥産品。15%是“我們能爭取到的最好水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分析認為,此次達成關稅協議無疑緩和了雙方貿易衝突。
隨著8月1日關稅大限臨近且美國無意延期,歐盟已表示如果按照30%關稅的話,歐盟會進行反制,這種貿易對抗將導致雙輸局面,因此雙方都有達成貿易協議的意願。
在汽車、鋼鐵、制藥等産業的高關稅問題,以及數字服務稅等新型貿易爭端持續發酵的背景下,貿易不確定性對雙方經濟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超過關稅本身。雙方都迫切需要達成一個協議,哪怕是框架性的協議。正因如此,特朗普此次專門到歐洲與馮德萊恩談判,這一舉動的核心是要緩和衝突。
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對當前美歐關係並不滿意,即歐盟在美歐關係中單方面受益。消息人士透露,美歐關稅協議達成前,美國與歐盟高級官員之間的談判過程一度相當激烈。劉英認為,美歐之間確實存在重大貿易分歧,這些分歧主要體現在多個關鍵領域。
美歐之間確實存在重大貿易分歧,這些分歧主要體現在多個關鍵領域。原先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雙方都致力於實現“三零”目標(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但美國進入特朗普2.0執政後實施的對等關稅和行業關稅政策令歐盟始料未及。核心分歧首先體現在關稅問題上,歐盟希望將對等關稅降至零,這個不太現實。而美國則對歐盟汽車、鋼鋁等産品徵收25%-50%不等的高關稅。其次在具體行業方面,半導體、藥品等産品的出口也存在根本性分歧。此外,數字服務稅和市場開放問題也是爭議焦點。
劉英進一步指出,此次談判達成的結果應被視為階段性妥協而非根本性解決方案。
雙方在對等關稅和行業關稅問題上取得初步共識,然而,美歐在藥品等領域的根本分歧仍未得到實質性解決,比如,美國後續可能對歐盟實施更嚴格的産品審查或採取其他施壓手段。
不過在當前美歐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這一階段性成果有助於美歐貿易穩定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也可能産生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