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腦最近在阿拉斯加舉行“歷史性會晤”後,各方就如何援助烏克蘭問題展開角力。
當地時間24日,挪威政府宣佈向烏克蘭提供約7億美元用於加強防空系統,並表示挪威將與德國合作,向烏克蘭提供兩套“愛國者”系統及配套導彈。
△挪威政府官網報道截圖
同一天,到訪烏克蘭的加拿大總理卡尼宣佈,加拿大將於今年9月向烏克蘭移交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表示,繼續增加雙邊軍事援助會使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更加困難。
首先,會使衝突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控制。烏克蘭的軍事能力或是防空能力得到加強後,烏方肯定希望繼續和俄羅斯在軍事上對抗下去。
其次,所謂安全保障應該是在停火後保證地區和平的一系列舉措,應該在一定機制或是框架內實現,應該得到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的共同認可。
我認為北約國家繼續軍援烏克蘭的做法不利於俄烏儘快通過談判結束衝突,反而會使衝突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4日在與到訪的加拿大總理卡尼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使用國産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並已不再就此類行動與美國討論。他説,就此類行動與美方進行協調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基輔獨立報》報道截圖
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獨家報道稱,自今年春末以來,美國國防部一項高層審批程式阻止了烏方使用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打擊俄境內目標。這期間,烏方至少有一次試圖使用該導彈系統打擊俄境內目標,但遭到美方拒絕。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部長赫格塞思對這項審批程式擁有最終決定權。除美制遠程導彈外,審查範圍還包括依賴美國情報和零部件的歐洲供烏武器,例如英制“風暴之影”巡航導彈。
報道稱,這一審查機制在事實上推翻了美國前總統拜登執政時期允許烏克蘭使用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打擊俄境內目標的政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4年11月報道,時任總統拜登授權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遠程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
2024年11月,美國等西方國家解除限制,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提供的遠程武器打擊俄本土縱深目標,俄羅斯隨即批准新版俄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並在實戰中使用“榛樹”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孫壯志認為,美方此次態度轉變,表明美國特朗普政府越來越不願意過度與烏克蘭捆綁並被消耗。
首先,一旦烏克蘭使用美制導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肯定會影響俄方對相關談判的態度,會使得特朗普政府一直要主導的美俄或是俄烏談判很難進行下去。因此美方不會容忍烏克蘭採取這樣的行動。
其次,特朗普政府正在試圖避免美國在俄烏衝突過程中被過度捆綁和消耗,畢竟美國是北約最主要的成員,一旦衝突升級,北約就會被直接捲入,這會導致美國承擔更大的風險和成本。
特朗普政策調整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讓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盡可能地超脫一些,既能獲益,又可以盡可能少地付出代價。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朱宛玲 楊卓英
編輯丨羅光旭 楊楠
簽審丨侯晨 黃濤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