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塞內加爾門戶網站“塞內新聞網”(Seneweb)近日刊發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抵抗與犧牲的歷史》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版圖中佔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其重要性卻常遭西方敘事忽略。文章強調,事實上,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以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抵抗和數千萬軍民的犧牲,擔當著全球反法西斯鬥爭的中堅力量。且戰後中國長期踐行和平主張與正義理念,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良多。
“塞內新聞網”文章截圖
文章表示,中國在二戰中扮演著決定性角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佔據獨特地位。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便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該時間節點遠遠早于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和1941年珍珠港事件,在此之前,中國幾乎全憑一己之力抗擊日本法西斯。中國軍民以頑強意志抵禦侵略者,在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中,先後進行了22場大規模戰役、200多次重要會戰和近20萬次大小戰鬥(編者注:此處為八年全國抗戰期間統計數據),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終使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化為泡影。
文章指出,中國是遏制軸心國擴張的戰略屏障。東方主戰場顯著牽制了日本勢力範圍的擴張,有效阻止了軸心國會師。1937至1945年間,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日本陸軍,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仍有35個精銳日本師團深陷中國戰場,使日本海軍對美作戰能力大大削弱。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若無中國牽制,日軍可能入侵澳大利亞和印度,進而踏足中東與德軍會師,最終徹底圍困蘇聯。在本土作戰的同時,中國還為盟軍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支持。著名的“駝峰航線”堪稱盟軍生命線,這條航線不僅為盟軍輸送了中國長江流域的桐油、鎢礦等關鍵戰略物資,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勇氣與團結。
文章還強調,中國是戰後世界和平與正義的踐行者。1942年1月1日,中國與美、英、蘇等國共同成為《聯合國家宣言》首批26個簽署國之一。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將抗戰經驗轉化為對國際秩序的新構想,在聯合國制憲會議上,中國積極倡導反對殖民統治、實行民族平等及民族自決,推動將“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等原則寫入《聯合國憲章》。深知和平代價的中國,始終在國際舞臺上為公平正義與停火止戰不懈努力。
最後,文章呼籲道,八十年前,世界飽經戰火摧殘,也見證了各國為實現和平正義書寫的光輝篇章。當下,衝突與動蕩仍在持續,人們應當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銘記歷史犧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攜手捍衛人類共同價值,守護我們唯一的地球家園。(宮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