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日深夜,挪威選舉委員會公佈議會選舉初步計票結果,現任挪威首相約納斯·加爾·斯特勒領導的工黨在新一屆議會中繼續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以工黨為首的中左翼聯盟以微弱優勢,擊敗以進步黨和保守黨為首的中右執政聯盟。
斯特勒在勝選後對支持者發表講話,向他們表示感謝。他指出“儘管歐洲右翼勢力正在崛起,但社會民主黨派仍可能贏得選舉,此次勝利證明了這一點”。
挪威社會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約翰內斯·伯格表示,本次選舉的核心議題除了傳統國內議題,比如食品與能源價格、財富稅、醫療保健等,在當前俄烏衝突以及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挪威民眾更期待具有長期從政經驗的現首相斯特勒能夠為挪威帶來穩定發展。
根據初步計票結果,在挪威議會169個席位中,工黨獲得53席,保持議會第一大黨,中左翼聯盟共獲得87席。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進步黨支持率大幅增加,獲得48席,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
由於沒有政黨獲得絕對多數席位,工黨將與其他政黨進行組閣談判,以建立新一屆政府。如果組閣順利,斯特勒有望繼續連任,其外交政策也可能繼續延續。
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副研究員董一凡在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俄烏衝突的爆發和延續,以及歐洲難民危機的衝擊,使得歐洲各國民眾的自我保護心理有所加劇,這使得一些在移民、經濟政策等方面主張激進的極右翼政黨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土壤。這在歐洲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挪威是北約成員國之一,也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在北極與俄羅斯接壤。它不是歐盟成員國,但與這個27國集團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其經濟高度依賴出口。
董一凡認為,挪威未來在外交和國際戰略上有兩個優先重點。
對挪威來説,在地緣政治動蕩的背景下,如何去保護自身安全,是政府和民眾比較擔憂的,這方面,挪威將會主動加強與美國和歐盟協調。
另一方面,在經濟動蕩的背景下,特別是美國政府保護主義政策對各國經濟帶來結構性的衝擊之下,挪威將更注重與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加強經濟關係,抱團取暖。
策劃 | 龔晨
記者 | 王菲
簽審 | 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