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疆頭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顯 好生態帶來好生活(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2025-09-13 10:04:4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陸華宇

  9月10日下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頭屯河沿岸的庭州生態綠谷南段一處小廣場上,傳來悠揚的歌聲。

  “吃一口哈密瓜就甜透我的嚮往,喝一杯葡萄酒就陶醉我的心房……”在樂隊伴奏下,女聲獨唱格外動聽,觀眾送上熱情的掌聲。

  旁邊,頭屯河流水潺潺。湖裏,幾隻赤麻鴨在嬉戲、覓食。“我們的樂隊名叫博格達(東天山最高峰),成員大部分是退休人員,來自漢族、回族、維吾爾族等。”樂隊成員彭新民説,“這裡環境好,空氣好,我們經常來這兒演奏。”

  發源於天山北坡的頭屯河,全長190公里,流域總面積2885平方公里,流經昌吉州、烏魯木齊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第六師,最後流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上世紀60年代起,河流沿岸陸續建起石料廠、水泥廠等企業,河砂被濫採濫挖,河道污染嚴重,讓周邊群眾把頭屯河直呼為“頭疼河”。

  “幾年前,河的兩岸還是一片荒蕪,塵土飛揚。現在,這裡的變化太大了!”在河邊塑膠道上散步的昌吉市民王麗説。

  變化來之不易。“因為河流流經不同地區,涉及不同管理部門,工作較為複雜,沿岸群眾對治理河道的期盼一度無法得到回應。”新疆頭屯河流域管理局河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

  聚焦群眾關切,辦好民生實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頭屯河生態治理,推進相關工作。2016年5月,《頭屯河生態整治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規劃》獲自治區批復,烏魯木齊市、兵團第十二師和昌吉州三方協同,共同實施頭屯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其中,烏魯木齊市負責水源地的保護利用,兵團第十二師負責河谷東岸的綜合整治,昌吉州負責河道及西岸的綜合整治,兵地攜手將頭屯河沿岸打造成生態修復示範區、産業集合發展集聚區、城市形象展示區。

  一系列行動隨之展開。昌吉市六工鎮,9萬多立方米垃圾被清理;兵團第十二師,大大小小的採砂坑被填平;河道兩側,違規企業、作坊被清退,“四亂”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21年,歷時5年、總投資38.17億元的昌吉市頭屯河流域生態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

  如今,河西岸是昌吉市建設的全長13.14公里的庭州生態綠谷,由自然生態修復公園、城市康體運動公園、城市慶典公園、工業遺址公園、文化公園五大主題公園共同組成。

  “項目實施期間,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河道治理與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綠化深度融合,一體推進行洪安全、生態恢復、水系治理、産業佈局。”昌吉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李長江介紹,經過治理,河道防洪標準得到提升,此外還栽植喬木7萬多棵、灌木花卉132種,綠化面積2000畝,綠地率達87%,實現了“一河清水潤兩岸”。

  河東岸,兵團第十二師修建的全長26公里的萬畝頭屯河谷森林公園綠意盎然。“這裡已經成了頭屯河文旅産業帶。”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二師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師文聯主席馬婧説,2021年底,兵團第十二師和昌吉州聯合申報的國家4A級景區獲批。

  環境美,人氣旺。“永遠跟黨走”大型紅色主題燈光秀,吸引了大量來自烏魯木齊、石河子等地的遊客;馬拉松賽事,讓人們踴躍參加、津津樂道;春節期間的國潮燈會,也吸引各族群眾前來打卡。

  好生態帶來好生活。37歲的昌吉市民馬吉,在綠谷一處湖邊經營自行車出租業務,“這裡環境好,基礎設施完善,周邊住宅小區多了,人氣也旺了。我現在賺得不少,日子越過越好。”

  昔日的“頭疼河”,變成了“幸福河”。這條市民休閒健身的綠色長廊,也成為兵地融合的典範和對外展示的亮麗窗口。“頭屯河的蝶變並非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李長江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還將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經濟價值,為人民群眾帶來幸福。”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