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APEC“中國年”即將開啟 引領亞太共同體開新局
2025-11-01 23:55:4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11月1日上午,韓國慶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東道主交接環節,宣佈中方將於明年11月在廣東深圳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是中國繼2001年和2014年之後,第三次擔任APEC東道主。習主席強調,中方願以此為契機,同各方攜手構建亞太共同體,促進亞太地區增長和繁榮。與會經濟體領導人期待APEC“中國年”取得圓滿成功。美中合作基金會執行主席約翰·米勒-懷特對《國際銳評》表示,中國著眼亞太地區人民共同利益,發出開放合作的強音;期待新的一年,中國將通過高水準對外開放為亞太地區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今年APEC會議召開之際,世界正在經歷很多新變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關稅戰、貿易戰衝擊蔓延擴散,亞太地區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某些挑動陣營對抗的地緣政治因素也在本地區投下陰影。在此背景下,各方尤其期待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濟。習主席在此次APEC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和第二階段會議兩次發表重要講話,並向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演講,圍繞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提出5點建議,號召亞太各經濟體強化數智賦能、堅持綠色低碳、落實普惠共享,以更具活力和韌性的亞太合作為世界作出突出貢獻。觀察人士指出,在中國“接棒”APEC東道主之際,習主席一系列講話緊扣“開放”與“合作”的主題詞,對於引領亞太乃至世界聚焦發展合作、抵禦風險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亞太地區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佔世界經濟總量逾六成、貿易總量近一半,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帶。面對保護主義“逆風”抬頭,亞太地區經濟體該如何排除干擾、凝心聚力開拓合作新局?習主席站在構建亞太共同體、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高度指明瞭方向。

  “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共同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共同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這5點建議倡導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鏈”而不是“斷鏈”,為促進亞太合作注入了信心和動力、明確了原則與方向。“強化數智賦能,塑造亞太創新發展新優勢”“堅持綠色低碳,打造亞太可持續發展新範式”“落實普惠共享,展現亞太包容發展新氣象”——這3個“新”順應了創新、綠色的發展潮流和共同發展進步的價值追求,有助於亞太經濟體挖掘互利合作的新潛能,增強可持續發展韌性。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對《國際銳評》分析説,習近平主席倡導共建普惠包容的開放型亞太經濟,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有利於對衝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帶來的嚴峻挑戰,彰顯了中國對APEC和亞太發展的關鍵引領作用。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指出,習主席強調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呼籲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對於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的繁榮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亞太經合組織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同比增長2%,規模達到19.41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57.8%。從秘魯錢凱港開闢新航線,到中國車企在東南亞打造新能源整車工廠,中國與亞太經濟夥伴共謀合作的故事不斷上演。

  面對“脫鉤斷鏈”的鼓噪,中方堅定推動亞太拉緊“合作之手”。從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到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程;從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成為維護自由貿易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中堅力量。

  外界注意到,在此次APEC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密切關係。“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這些主張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釋放了明確的政策預期。日前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制定“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強調將繼續以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這為亞太和世界經濟帶來了新機遇。

  隨著APEC東道主“交棒”,世界目光投向中國。“著力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互聯互通、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務實合作,為亞太發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動力,更多造福亞太人民”——習主席的表態為APEC“中國年”與各方攜手構建亞太共同體指明瞭方向。可以期待,明年深圳之約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繁榮,並見證中國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