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神州大地稻黍金黃、瓜果飄香,呈現出一幅絢麗多彩的豐收盛景。
豐收裏滿載幸福,豐收裏飽含牽掛。
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希望廣大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農業、惦念農村、牽掛農民。《時政微觀察》與你一起重溫總書記的親切話語,感悟總書記愛農為農、重農強農、興農惠農的深厚情懷。
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一頭連著百姓民生,一頭連著國家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他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2018年9月,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糧食生産和收穫情況。
總書記在展示大廳逐一察看當地出産的米油豆奶等各類農産品,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説:“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2025年9月10日,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區,大馬力機車在進行玉米搶收作業。
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時時放在心上。他多次來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察看糧食生産、傾聽農民心聲。
2021年5月,在河南南陽的考察途中,總書記特地走進一處麥田察看小麥長勢。總書記説,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總書記走進試驗田,俯身察看水稻長勢。在村委會前廣場上,總書記對鄉親們説:“永豐村,好名字啊。永豐永豐,永遠豐收!”
去年3月,總書記走進湖南常德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的田間,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備耕進展。在同鄉親們親切交流時,總書記叮囑:“我常説,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裏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我們14億多人靠誰都不行。現在生活好了,也千萬不能忘記這一點。”
念茲在茲,枝葉關情。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去年全國的糧食産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比2020年增産了740億斤。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全國夏糧産量2994.8億斤,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産年。
△2025年6月9日,河南三門峽靈寶西閻鄉東古驛村村民在搶收小麥。
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從梁家河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心裏始終惦念農民,心繫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2020年7月,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來到位於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以後,大家感覺怎麼樣?”在合作社場院裏,總書記開了個現場調研會。
“非常好!”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列舉入社後的實惠。總書記聽後十分高興:“厲害啊!土地流轉了,大家騰出手來了,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搞些副業,多渠道增加收入。你們的探索很有意義,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展道路,農業科技水準、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産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
2020年6月,在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看到昔日的稻田變成了産業園區,總書記叮囑:“發展鄉村産業,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剝奪或者削弱農民的發展能力。不能把農民土地拿走了,幹得紅紅火火的,卻跟農民沒關係。要共同致富。”
在內蒙古,田埂上細問土地的流轉承包是否惠農;在江蘇,大棚裏關心草莓産量和農民收入如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一家一戶的小賬,強調:“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
△2025年9月18日,稻農在重慶黔江區五里鎮的稻田裏搶收稻穀。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農民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3119元,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差逐步縮小;全國已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超過200萬家,家庭農場近400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農民的“金扁擔”越挑越穩,成色越來越足。
做好“土特産”文章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産業。紅紅火火的産業,承載著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喜慶豐收的鄉親們,靠著“土特産”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現下,甘肅天水花牛蘋果又紅了。放眼望去,行行果樹整齊排列,紅彤彤的花牛蘋果挂滿枝頭。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水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他走進果林向現場的果農、農技人員等詳細詢問花牛蘋果品質特色、種植技術、市場銷路等,並同鄉親們親切交流。
“鄉村振興要靠産業,各地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道路。”總書記祝鄉親們的生活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把蘋果産業做得更大更強。
△甘肅天水南山花牛蘋果基地
鄉村發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深邃,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要求“做好‘土特産’文章”“把‘土特産’這3個字琢磨透”。
今年3月,在雲南考察時,總書記叮囑:“雲南本地産的茶很多,當年就是茶馬古道,中藥材歷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還是橡膠主産區,有熱帶亞熱帶的水果堅果……這些特産都是你們的王牌,要繼續把王牌打好。”
陜西柞水的木耳、山東棗莊的石榴、山西大同的黃花、河南光山的油茶……一個個“土特産”,正成為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産業。
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各地建設21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50個現代農業産業園、1098個農業産業強鎮項目,打造了一批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等專業村鎮。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收達到18萬億元左右,實施了一大批農業産業融合項目。
△2025年1月8日,在雲南普洱思茅區一咖啡莊園,工作人員慶祝咖啡豐收。
致敬耕耘,禮讚豐收。
“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激蕩人心。
華夏大地上,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