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逐步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而該技術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南華早報》10月5日的文章援引《創新的新地理》一書作者梅赫蘭·古爾的觀點稱,隨著深度求索(DeepSeek )的崛起以及通義千問(Qwen)等開源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中國憑藉強勁的人工智能研究實力,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南華早報》網站報道截圖
文章稱,古爾曾為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等機構撰寫科技相關主題的文章。他在最新出版的《創新的新地理》一書中聚焦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興科技國家的發展,並認為“創新的地理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書中,古爾還探討了中國、英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的科技初創企業發展情況。
古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DeepSeek 的崛起以及諸如阿裡巴巴的 Qwen 等開源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證明了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實力強勁。”
文章稱,今年9月,深度求索(DeepSeek)關於其 R1 推理模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同行評審文章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這標誌著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與此同時,據人工智能開發者平臺 Hugging Face 稱,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通義千問模型正在為全球排名前十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提供支持。
《南華早報》網站報道截圖
編譯 :遊佳
簽審:楊卓英
監製: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