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國慶假日期間,中秋佳節如約而至。雙節同慶之時,家國真情在我們心中澎湃。
人們不由回想起這樣一個場景。2015年秋分時節,習近平總書記應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西雅圖出席僑界舉行的歡迎招待會,同僑胞提前共度中秋。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在招待會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吟誦起唐代詩人張九齡的詩句,還代表祖國人民為僑胞送上了家鄉的月餅。
最是家鄉味,能撫遊子心。
1986年,也是中秋節前夕,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習近平騎著自行車,帶著兩盒月餅到廈門大學學生宿舍看望同學們。
“我們都遠離父母家鄉,習副市長帶月餅來給我們過節,大家非常開心,他像大哥哥一樣親切。”作為在場學生中的一員,這溫暖的一幕,即使多年之後依然深深印刻在張宏樑的腦海裏。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往今來,人們以月之圓期盼人之圓,不斷積蓄著“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的認知。無論身在何處,品味圓滿的月餅,共賞一輪圓月,是屬於中華兒女的儀式感,是在數千年中華文化浸潤中而産生的心靈相通。
小月餅裏,飽含著團聚團圓的喜悅和對團結奮進的屬望,也承載著對祖國未來的希冀。
來自福建的林冬梅忘不了第一次吃月餅時,口裏充盈著的香甜。
林冬梅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視力殘疾,母親也積勞成疾。1994年,因為家裏交不起學費,10歲的林冬梅面臨輟學。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通過希望工程對接資助了她。
那年中秋時節,習近平同志冒雨來到林冬梅家裏探望,不僅送來了資助金和文具,還送來了一盒月餅。那是小冬梅第一次吃到月餅。從這一口甜裏,小冬梅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擁有了無懼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從那年開始,習近平同志一直資助林冬梅,直至她大學畢業。其間多次同她見面、通信。參加工作後,林冬梅通過希望工程資助了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將這份關愛傳遞下去。
人們吃月餅吃的是家常、品的是真情。然而曾幾何時,過度的包裝、令人望“餅”生畏的價格,讓月餅變了味。
2013年中秋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特別強調要堅決剎住公款送節禮等不正之風,過一個風清氣正的節日。幾天后,中央紀委和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專門印發通知,明確要求節日期間嚴禁用公款送月餅送節禮。
“今年中秋節中央紀委抓月餅,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抓這後面隱藏的腐敗。”節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要“抓了中秋節抓國慶節,抓了國慶節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節,抓了春節抓清明節、抓端午節”“使之形成一種習慣、一種風氣”。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如今,“天價”月餅早已風光不再,清風正氣吹遍神州大地。人們從清清爽爽的黨風政風社風中,品味月餅本真的味道,享受團圓美滿的溫馨。
從小小月餅中,我們體悟到習近平總書記“天涯共此時”的深情,更讀懂了“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擔當。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悠悠家國情、拳拳赤子心。
策劃:張曉松
主編:朱基釵
主筆:高蕾
視覺:金小茜、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