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以色列政府10日淩晨批准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第一階段內容後,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生效。在此背景下,加沙局勢的未來走向引發廣泛關注,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認為,此次協議的核心內容是哈馬斯釋放全部被扣押人員,這對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都非常重要,也是本協議與此前其他停火協議最根本的區別,若此項條款能夠落實,那對於解決巴以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但協議第二階段推進仍面臨巨大困難。
當地時間10月10日,以色列部分軍隊從加沙地帶撤出後抵達集結地。(圖片來源:東方IC)
牛新春表示,此次達成的停火協議,其基礎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20點計劃”。然而,為促成協議儘快達成,美國和以色列把這個協議拆分為兩個階段。目前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具有臨時、局部和短期的特點。根據協議,雙方需要在三天內把釋放人質、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進入加沙地帶等內容執行完,而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則被留待後續階段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0日發表視頻聲明説,以軍“仍在加沙地帶駐守並控制所有關鍵區域”,以此對哈馬斯施壓,為加沙停火協議的後續階段做準備。牛新春指出,外界普遍認為第二階段要順利推進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其核心障礙在於,以色列要求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哈馬斯則堅持,除非巴勒斯坦實現獨立建國且以色列完全撤軍,否則絕不會解除武裝。雙方立場尖銳對立,以色列將消滅哈馬斯作為結束戰爭的前提,並表示戰後不會完全撤出加沙,將繼續掌控當地安全事務;而哈馬斯若不解除武裝,以色列便不會停火撤軍,國際維和部隊也就無法介入。
在以色列政府批准此協議後,內塔尼亞胡本人是否會面臨來自極右翼聯盟夥伴的巨大壓力?牛新春認為,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指出,在10日淩晨的投票中,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和財政部長斯莫特裏赫所在的兩個極右翼政黨成員都投了反對票。不過他也強調,當前局勢與今年1月那次導致42天停火的協議有所不同,當時有極右翼政黨在協議通過前宣佈退出政府,而此次儘管相關政黨對協議不滿、未投贊成票,但尚未有退出聯合政府的明確表態。因此,牛新春認為至少從目前來看,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穩定性尚未出現重大危機。(陸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