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針對以色列議會在預備性表決中通過一項關於將以色列主權擴展至約旦河西岸的法案,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分別表態稱“不支持”。
而面對來自美國的“三連擊”,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以色列政府的表態是,這份法案不是“政府行為”,而是由以色列極右翼的反對黨推動,目的在於“挑撥以美關係”。
另有報道稱,在美國高層密集表態之後,內塔尼亞胡已經“叫停”了相關法案的後續進程。

外媒報道截圖
這件事是否已經“徹底翻篇兒”尚且不得而知,但有一些細節值得關注。
“一人黨”發起的法案和利庫德集團的“關鍵一票”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這份要求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行使“主權”的法案,由以色列極右翼政黨-諾姆黨(Noam)議員阿維·毛茲(Avi Maoz)發起。在以色列議會當中,諾姆黨是一個“一人黨”,作為諾姆黨領導人的阿維·毛茲是該黨在以色列議會中唯一的議員。
作為極右翼政黨領導人,阿維·毛茲多次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當中任職,2022年11月任管理移民事務的副部長,2023年3月辭職,5月復職,2025年3月,他再次辭去政府職務,7月,他宣佈諾姆黨退出利庫德集團領導的執政聯盟,同時又説不排除“再次回歸”。

外媒報道截圖
言歸正傳,這份由“一人黨”發起的法案,之所以在以色列議會獲得通過,還源於一張“一人票”。在當地時間10月22日的投票當中,25比24的“關鍵一票”,來自利庫德集團的議員尤利·埃德爾斯坦。隨後,尤利·埃德爾斯坦被利庫德集團宣佈從以色列議會外交和國防委員會中除名。

外媒報道截圖
以色列媒體用“一場奇怪的投票”來形容這場議會表決,因為除了尤利·埃德爾斯坦之外,在以色列議會擁有最多席位的利庫德集團全體議員都不支持這份宣稱以色列要在約旦河西岸行使主權的法案。那麼這張來自利庫德集團的“關鍵一票”,只是個巧合嗎?
一場精心策劃的“投石問路”?
有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議會在預備性表決中通過將以色列主權擴展至約旦河西岸的法案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目的是為真正的吞併計劃“投石問路”。

外媒報道截圖
巴勒斯坦民族倡議秘書長穆斯塔法·巴爾古提:
以色列議會的行動,是旨在否定巴勒斯坦主權的‘蓄意陰謀’,以色列執政黨和反對黨共同參與了這次行動。”
而如果稍作回顧,今年7月23日,以色列議會曾經高票通過了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議程動議,內容與10月的法案相似,都是支持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地區實施所謂“主權”,而在那次投票當中,利庫德集團表示支持。

外媒報道截圖
不到一個月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接受 i24 電視臺採訪時説,自己與“大以色列”的構想緊密相連,他正代表以色列民眾執行一項“歷史和精神使命”。

外媒報道截圖
“大以色列”構想通常被用於描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及其佔領的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埃及西奈半島和敘利亞戈蘭高地。
有觀點認為,利庫德集團7月支持而10月反對有關對約旦河西岸行使“主權”的法案,原因在於還沒有就是否實質性推進立法進程“拿定主意”,希望測試一下各方反應。
面對美國壓力 利庫德集團:我們只做不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色列議會投票之後,除了將相關法案定性為反對黨“破壞以美關係”的“挑釁行動”之外,利庫德集團還發了另一份聲明。

外媒報道截圖
利庫德集團:
我們每天都在用行動、預算、建設、工業而不是空談來加強定居點建設。真正的主權不是通過炫耀法律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在實地開展工作,創造適合承認主權的政治條件,就像我們在戈蘭高地和耶路撒冷所做的那樣。”
利庫德集團“所言不虛”,今年8月歐盟發佈的一份文件顯示,2024年,以色列政府繼續推動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定居點建設項目,進一步危及巴勒斯坦的發展連續性,破壞“兩國方案”的實施前景。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以色列在包括約旦河西岸在內的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新建的定居點數量增長了250%。

歐盟文件截圖
而不到一個月之後,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約旦河西岸的“E1區”新建超過3000套住宅,導致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被分割成南北兩個區域,進一步嚴重損害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連貫性。

外媒報道截圖
也因此,半島電視臺的報道認為,鋻於美國的強硬表態,有關對約旦河西岸行使所謂“主權”法案不會在以色列成為法律。然而,在以色列自1967年以來長期非法侵佔巴勒斯坦領土的大背景下,此次投票實際上是以色列繼續蠶食巴勒斯坦領土的新標誌。

外媒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