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産黨人總會吹響嘹亮的號角。
2025年10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發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強音。
時間,在量變中累積質變。此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番話意味深長——
“要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抓住這個時間窗口,要從歷史的長週期來觀察。
全會期間,一名與會同志感慨:“當年我們號召‘為祖國,為四化’,覺得現代化還挺遠。現在一看,現代化就在眼前了啊!我們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10年時間了。”這種感慨,道出許多親身經歷過改革開放歷程的中國人的心聲。
現代化,幾代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夢想。
2025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一個多月前勝利紀念日的隆重場景仍在眼前,盛世中華、如你所願,豪邁激昂。
當年抗戰烽火中,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日子裏,有學者發出這樣的痛切之問:“中國人能近代化嗎?”
天翻地覆慨而慷!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為現代化而奮鬥的意志和決心從未動搖。
一個又一個“五年”,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制度優勢背後,是一茬接著一茬幹的韌勁,更是一以貫之的初心使命。
黨的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代表團參加討論。談及現代化,總書記回憶起一段往事:“記得當年我到農村去,當地‘秀才’跑我那兒來宣講,説‘咱們今後現代了,那都不一樣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肉片’。”
昔日遙不可及的夢想,早已成為今日普通人家的煙火日常。這種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在銖積寸累中積攢的。
此次全會,在回顧“十四五”發展歷程時用了八個字“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並這樣總結道:“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
一字一句,重若千鈞,鐫刻著風雨無阻的堅實步伐,“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抓住這個時間窗口,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此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確定奮鬥目標,一以貫之錨定目標團結奮進,是我們黨的一個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鬥。”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兩步走”戰略安排的第一個15年,第一個5年“已經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10年,頭5年發展好了,就能為實現既定目標爭取更大主動,必須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
歷史並非勻速行進,機遇總是轉瞬即逝,形勢正在不斷變化。
當“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今天的中國發展與世界大局,也正前所未有地相互交織激蕩在一起。
全會作出的一個重大論斷,備受矚目:“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時代的方位,決定奮鬥的方向:“‘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變局蘊含機遇,挑戰激發鬥志。今年的國慶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充滿力量:“憧憬和挑戰,都激發我們只爭朝夕、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
強烈的戰略清醒、深沉的戰略定力、偉大的歷史主動。
細讀全會公報,“加快”一詞格外醒目:“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先進戰鬥力建設”……
一系列重大部署,既直指對發展和安全具有基礎性影響的關鍵任務,又注重全面協調發力,彰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的奮鬥精神。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必須凝聚億萬人民的磅薄力量。
全會文件的起草過程,是發揚黨內民主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會議期間,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分10個小組,對大會文件進行討論。智慧在這裡碰撞交流,共識在這裡進一步凝聚。
參加討論的還有列席會議的基層代表。他們有來自西部地區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有城市裏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的社區工作者,有矢志攻克關鍵技術難關的科研人員,有奮勇爭先、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
一名列席代表,平時工作在民航機場的安檢崗位,她這樣感言:“建議稿有著滿滿的民生溫度,説的是‘頂層事’,操的是‘基層心’,描繪了每個人的幸福生活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311.3萬餘條。民意的涓滴細流,匯入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
翻開約2萬字的規劃建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開篇指導方針,鮮明提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具體部署裏,強調“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壓軸結尾處,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五五’規劃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叮囑:“要堅持不忘初心,站在人民立場考慮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進共同富裕。”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歷史如潮,大道如砥。把全會的兩個場景貫通來看,更顯意味深長——
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西賓館會議樓一層大會議室舉行。兩側墻上的巨幅畫作交相輝映:一邊是生機勃勃的山川盛景,一邊是壁立千仞的太行奇觀;
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二層宴會廳舉行。會議結束時,全體起立,雄壯的《國際歌》響起。熟悉的歌詞浮現在共産黨人的心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時間是最客觀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時間就在奮進者手中。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記者朱基釵、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