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俄羅斯宣佈日前成功試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導彈飛行1.4萬公里且仍未達到極限射程。美國總統特朗普稱此舉“不應該”,俄總統新聞秘書則進一步回應稱“海燕”的試射“不應影響俄美互動”。與北約演習以及俄美首腦會晤推遲日期非常靠近,俄方此時宣佈試射成功,到底有何考量?

俄羅斯宣佈成功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驗于本月21日實施,導彈在空飛行約15小時,飛行1.4萬公里,且並未達到該武器的極限射程,成功驗證規避反導系統能力。俄羅斯克裡姆林宮26日發佈了這一消息。
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在向普京彙報時説,該導彈的性能特徵使其能夠保證“在幾乎任何距離上對受到嚴密保護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俄羅斯總統 普京:説到“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驗,我已經收到軍工企業的相關報告,也了解到了國防部的評估情況。這些都是獨特的裝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産品。
俄羅斯總統特別代表德米特裏耶夫26日在訪問美國期間表示,有關俄成功試射“海燕”導彈的信息,俄方已經向美方進行了通報。
特朗普:俄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不合適”

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27日説,俄羅斯日前試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不合適”。
“一場本該一週就結束的戰爭如今很快將進入第四年。”正在亞洲訪問的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表示,俄方應該讓俄烏衝突結束,而不是試射導彈。
特朗普還表示,美國在俄羅斯海岸附近部署了一艘核潛艇,所以“沒必要飛到8000英里”(1.4萬公里約合8600英里)。
俄總統新聞秘書:試驗不應影響俄美互動

當被問及特朗普的言論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7日表示,“海燕”的試驗不應影響俄羅斯與美國的互動。
佩斯科夫還説,俄羅斯以國家利益為指導並致力於保障安全。新武器系統的研發正是基於這一任務導向,其中包括已公佈的‘海燕’系統。
他還表示,當前俄美關係處於最低水準,目前僅顯現出恢復關係的微弱努力,俄羅斯對接觸持開放態度。
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27日也表示,俄羅斯嚴格遵守與美國關於彈道導彈發射和戰略演習的雙邊協議規定,沒有出現任何偏離文件要求的情況。
俄羅斯此時宣佈試射有何考量?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驗于本月21日實施,這一時間正值北約舉行年度例行核演習 “堅定正午”期間;俄方26日公開宣佈這一消息,是在當地時間21日特朗普宣佈擱置與普京會晤計劃之後。
分析認為,俄方選擇此時進行“海燕”的試驗併發布相關信息,首先是對北約演習的直接回應;此外,也是對美國構建“金穹”導彈防禦系統的直接回應,更是借“海燕”讓美國儘快重回《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談判桌。
對北約演習的直接回應
一年一度的北約例行核演習 “堅定正午”13日至22日在荷蘭舉行,有14個北約成員國參加。來自各成員國的2000余名人員,約70架飛機參加此次演習,包括兼具常規打擊與核打擊能力的“雙能力”機型等。
分析認為,“堅定正午”演習過程當中展示的也是空基戰術核打擊能力,例如利用F-35戰機作為隱身化的核武器投擲平臺,具有很強的威懾屬性。所以俄羅斯展示了另外一種技術路徑,可以讓核動力巡航導彈長時間飛行,繞過對方的預警和反導體系進行打擊。
“海燕”導彈將對“金穹”産生重大影響
今年9月,美國媒體報道稱,五角大樓已完成“金穹”導彈防禦系統的設計方案。按照特朗普此前的説法,“金穹”將與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能力整合,一旦完全建成,將能夠攔截從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太空發射的導彈。

分析認為,“金穹”反導體系就是要強化針對俄羅斯核威懾能力的制衡,而俄羅斯方面展示“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就是向美國傳遞信號——美方想要構建起的戰略反導體系在“海燕”面前不管用。
美國前陸軍軍官克拉皮夫尼克表示,目前美國在設置雷達和防空系統時,通常是針對有特定軌跡的彈道導彈,因此防禦範圍不必覆蓋全美。但“海燕”導彈“能在空中飛行16個小時甚至更久”,如果需要防禦“海燕”導彈,美方的防禦範圍就必須覆蓋全美,防禦難度和成本將大大上升。
俄希望讓美國儘快重回《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桌

此外,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明年2月到期。今年9月,俄總統普京曾提出,若美國不採取破壞現有平衡的舉動,俄羅斯將在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後一年內繼續遵守條約規定的核心限制。但美國方面採取的是拖延戰術,一直沒有對此提議作出回應。
分析認為,俄羅斯此時試飛“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也是向美國方面施加壓力,希望借此讓美國儘快重回談判桌,針對美俄之間重要的具有戰略屬性的條約,讓美國儘快表明態度和立場。
監製丨鄭弘
製片人丨趙新宇
主編丨崔翀
編輯丨周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