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39天。
持續的政府停擺已在美引發航空系統大混亂:7日美國超1000架次航班取消、4000余架次延誤,多家航司宣佈大規模削減航班。這對航空系統的衝擊究竟有多嚴重?
這場已創最長紀錄的政府“停擺”還將持續多久?
《閃評》邀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此進行解讀:
李海東表示,美國政府停擺引發航空業多重亂象:
旅行成本提高,機票價格飛漲,導致美國航空網絡連接性出現硬性斷裂。
航班延誤與機場管制能力下降,帶來巨大安全風險與經濟代價。
與航空相關的許多産業鏈陷入紊亂,進一步削弱美國經濟活力,而航空業表現是國家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這一亂象凸顯,美國的政治僵局已傳導至多個領域,暴露其國家治理出現問題。
7日,美參議院民主黨人在投票中阻撓共和黨主導的聯邦僱員薪酬法案。當晚,最高法院批准特朗普政府緊急上訴,暫時阻止下級法院要求聯邦政府當日全額支付11月“補充營養援助計劃”救濟金的命令。
兩黨拉鋸戰還要持續多久?李海東對此分析認為:
美國兩黨核心分歧集中在平價醫保法案的聯邦補助、非法移民福利補貼兩大議題上,分歧觸及政黨權力基礎,雙方難以妥協。
但政府停擺久拖不決,已引發民眾對政治的不滿,持續下去恐産生反噬效應。
近期民主黨在地方選舉中小有斬獲,共和黨也希望儘快結束“停擺”,兩黨大概率會尋求體面解決方案——既能穩固基礎選民支持,又可彰顯自身在停擺解決中的貢獻。
這場政治操作的受害者,終究是美國民眾與政府信譽,凸顯其國家治理的悲劇。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記者 | 樊夢
編輯 | 董晨嘯
後期 | 汲洋
簽審 | 李修莉 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