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舉辦2025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WIC-GET 2025),這並非一次常規的短期培訓,而是一項著眼于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戰略性行動。
新加坡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院長陳柏琿
數字鴻溝的隱憂與時代的召喚
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驅動的新時代,數字化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重構與社會轉型的關鍵引擎。然而,這股浪潮並未均衡地惠及所有國家。發達經濟體憑藉技術積累和資本優勢率先佔據制高點,而眾多發展中國家仍深陷技術差距、基礎設施薄弱、人才匱乏與治理滯後的多重困境,在數字進程中舉步維艱。數字鴻溝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經濟發展差距的持續擴大,更關乎全球發展機遇的重新分配;數字能力的不均衡,正逐漸固化為一種新型的、深層次的全球結構性不平等。
中國不僅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更是實踐的先行者。正是在這一歷史轉捩點上,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發起“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作為數字研修院年度能力建設旗艦項目,該項目聚焦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以教育合作與能力共建為戰略支點,為發展中國家鋪設一條通向數字文明的“新絲路”。
以人才為橋:構建“數字共榮”的全球機制
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的使命已超越傳統教育範疇,它代表著一種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新範式——以人才為核心紐帶,助力發展中國家完成從“數字弱勢者”到“數字共建者”的身份轉變,在共享知識經驗的同時,培育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最終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中國家在數字領域面臨的困境。
過去一年,數字研修院成功舉辦“數字絲路跨境電商研修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網絡安全應急能力高級研修班”以及“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主題研修班”等多場專題培訓。這些項目不僅提升了各國的數字治理能力,更讓“教育賦能、技術共建、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在全球範圍內落地生根。本次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學員來自哥斯達黎加、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塞拉利昂、坦桑尼亞、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科特迪瓦、巴西、荷蘭等國家和地區,他們多是數字經濟戰略的關鍵制定者與執行者。課程圍繞人工智能治理、跨境數據流動、數字經濟法規與網絡安全等核心議題展開,旨在幫助學員深入理解國際規則制定的底層邏輯,實現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的有效融合。
作為曾經參與研修班授課的學者,我深切體會到這一計劃的戰略價值——它超越了傳統教學範疇,是一項系統性的“能力共建工程”。在當前全球數字治理秩序中,人才是突破資源約束與制度壁壘的關鍵變數。本次研修班的深層價值,在於通過“人才鏈”驅動“創新鏈”、賦能“産業鏈”、重塑“價值鏈”,使發展中國家從數字競爭的旁觀者轉變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
從烏鎮出發:共創人類數字文明的美好未來
數字化轉型不是孤獨的遠征,而是共同的事業。烏鎮峰會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寫照——在這裡,世界互聯網大會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全球數字合作從“技術共享”邁向“規則共建”。從非洲海底光纜建設,到東盟數字人才培養,再到中亞跨境數據治理實踐,一個以中國為樞紐、輻射全球的數字合作網絡正在形成。正如我此前所言,中國不僅在技術層面貢獻經驗,更通過理念創新與制度設計,為世界數字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制度型公共産品”。
本次研修班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它將數字能力建設從願景轉化為可複製、可落地、可持續的國際合作實踐。如同千年水鄉的潺潺流水,數字文明正在世界範圍內靜靜流淌——終將連接每一個渴望進步的國家與民族。未來的世界不應被技術割裂,而應被智慧聯結。這場于烏鎮的人才共育行動,正匯聚起知識之光、合作之光與進步之光,照亮通往數字文明新紀元的前行之路,塑造一個更加平衡、公正、開放的數字化未來。
作者:新加坡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院長陳柏琿(TAN POH H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