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幕前一個月,巴西總統盧拉出席了位於原福特汽車製造廠舊址的一座新工廠的落成典禮。這座新工廠是全球領先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全球佈局建設的眾多工廠之一。該製造商與另一家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共同成為巴西COP30氣候峰會的官方合作夥伴,凸顯出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在全球的強大影響力。
近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刊發文章深入剖析,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格局中,中國憑藉低成本、高效率引領市場,而美國和加拿大通過設置關稅貿易壁壘,致使北美市場用戶選擇受限、能源轉型滯後。當發達國家陷入保護主義時,新興市場正因其開放的政策加速能源轉型。

報道截圖
文章説,贊助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只是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的投資産生影響的眾多表現形式之一。
此次大會,中國派出的官方代表團規模僅次於巴西。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聯邦政府並未派出官方代表團。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在大會期間稱:“中國在這裡參會。只有一個國家沒來:美利堅合眾國。”

報道截圖
文章援引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喬爾•耶格爾的觀點舉例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徹底顛覆了汽車市場。中國“五年前幾乎算不上一個主要參與者”,如今卻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按數量計)”。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4年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佔全球電動汽車總産量的70%以上。其中,中國出口約125萬輛電動汽車,佔全球出口總量的40%。
北美:高額關稅下的“閉門羹”
文章説,美國及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設置了超過100%的高額關稅壁壘。高昂的關稅和其他政策也使得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難以在美國建廠。在美國或加拿大的街頭,中國産電動汽車非常少見。
耶格爾:
中國售價約為3萬美元的電動汽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實際售價則至少在6萬美元。這使得即使是價格很低的中國車型也難以與美國高端電動汽車競爭,後者的平均售價約為5.5萬美元。更不用説中國製造商至今仍未在美國設立生産基地。”

報道截圖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阿迪蘇•拉什特夫告訴半島電視臺,設置高關稅與加拿大提出到2035年完全過渡到電動汽車的目標相衝突,但由於加拿大與美國的密切貿易關係,情況很複雜。
其他國家:開放下的多元發展
耶格爾表示,與美國和加拿大相比,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持更為開放的態度。
阿迪蘇•拉什特夫也指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至少在交通運輸領域,全球南方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遠超北美。
此外,除了電動汽車,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轉向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電動摩托車、電動公交車,甚至電動火車。
耶格爾指出,即使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兩輪車的數量也顯著增長。
根據提供全球貿易數據的平臺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OEC)的數據,截至2025年9月的過去12個月裏,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5億美元的兩輪電動車,比上一年增加了2.75億美元,增幅超過20%。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編譯 | 魏宇晨
簽審 | 龔晨
監製 | 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