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0日,美國能源部宣佈重組,將石油和核能資源置於優先地位,取代此前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的部門。
美國能源部在官網上發佈了一份新的組織結構圖,並附上一份簡短聲明,稱此次調整符合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能源主導議程。新結構圖新增了多個部門,包括碳氫化合物和地熱能源辦公室以及聚變辦公室。拜登政府設立的清潔能源示範辦公室被撤銷。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也從新結構圖中消失。負責為創新能源項目提供融資的貸款項目辦公室更名為能源主導融資辦公室。

美國能源部官網截圖
“綠色能源是場騙局”——特朗普對綠色能源政策的全面否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年1月再度上臺執政之後,特朗普迅速叫停了拜登政府時期《通脹削減法案》和《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中超過3000億美元的綠色基礎設施資金。他還簽署行政令,宣佈再次退出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並停止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所有資金承諾。本月,美國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出席聯合國氣候大會。

美國缺席聯合國氣候大會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在發展綠色能源越來越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美國能源政策出現轉向,更多是出於政治考量。
觀點速覽
特朗普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方面的政策,是將相關議題高度政治化的結果。特朗普的選民群體偏向於保守派,對氣候變化是否是科學的議題持質疑立場。加上一些選區和一些州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很強,就使得特朗普在應對氣候問題上,採取了與民主黨人較為不同的做法。
特朗普政府反對多邊主義和多邊機制,對包括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諸多議題的相關規則和機制,採取了漠視的立場。他們認為,全球化進程是對美國自身發展的一種限制,而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機制是難以接受的。
同時,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的傳統能源或者化石燃料儲量非常龐大,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對美國自身的化石能源進行開採,是提振美國經濟的便捷通道。

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化工廠
李海東還認為,特朗普政府的相關能源政策,會對美國的清潔能源行業發展帶來巨大衝擊,同時使其自身的溫室氣體減排工作偏離正常軌道,從而嚴重影響全球為應對氣候變化而付出的努力。
觀點速覽
這樣的一種決定,會導致美國國內相關的清潔能源科技的研發資金受到嚴重的壓縮,而清潔能源的産業佈局和産業應用將會嚴重滯後,會使美國自身的減排偏離軌道。
從歷史積累來看,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如果美國反復強調加大對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加任何限制地繼續允許溫室氣體排放,就會使得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受到重挫,拖了全球能源綠色化努力的後腿。這確實是美國對國際社會所做的一個非常具有破壞性的示範。
李海東進一步認為,美國在能源政策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反復無常,可能會引發新一輪關於能源安全與氣候責任的地緣政治博弈。
可以預見,由於美國現有能源政策的倒退,會導致全球能源貿易中産生更多的紛爭或摩擦。在涉及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和費用分擔方面,美國會採取更凸顯自身獨特優勢地位和美國優先原則的做法,同時將國際合作中的各種費用和相關責任甩給其他國家。
由於美國的政治搖擺性很強,如果民主黨政府重新執政,勢必會對特朗普現有的政策進行再矯正。這樣的一種反復,就會形成一個極端不負責任的國際形象,這對美國自身國家軟實力,以及對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而言,是不利的。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記者、編輯 | 單立娟
簽審 | 閆明
監製 | 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