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年來大幅調整安保政策,謀求發展進攻性武器,不斷突破“專守防衛”原則,謀劃奪島作戰,試圖先發制人。
日本正在組建的輕型航母編隊,就是“急先鋒”。日本自衛隊改造“ 出雲”級戰艦 ,引進F-35B,妄圖複製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進攻兵力和偷襲戰術。
日本此舉,意欲何為?東觀軍情,為您解讀:
擁有航母是日本自衛隊“由守轉攻”的標誌性動作。二戰結束後,受“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原則的限制,日本自衛隊不敢明目張膽地發展航母。然而,右翼勢力推動日本打造進攻兵力的動作從未停止過。日本自衛隊發展航母採取的是漸進隱蔽的方式。共分三步走,歷經三十年:
第一步,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發並製造“大隅”級運輸艦,掌握了直通甲板戰艦的設計和建造能力,並從實質上提升了日本自衛隊的遠洋兵力投送能力。
第二步,發展“日向”級直升機母艦,掌握了內部機庫和升降機技術。
第三步,製造出排水量達到輕型航母級別,並且配備大型側舷升降機的“出雲”級,並對其實施航母化改造。日本自衛隊偷偷摸摸發展航母的三十年,也正是日本對“專守防衛”原則進行系統性破壞的三十年。
發展航母,謀劃進攻,日本自衛隊“狐狸的尾巴”已經藏不住了。“出雲”級一號艦和二號艦,即將完成航母化改造,每艘可搭載十幾架F-35B戰機。此前,就有所謂日本軍事專家妄稱,“出雲”號和“加賀”號搭載隱身艦載機,可壓制中國航母。可見,日本自衛隊改造“出雲”號和“加賀”號,有複製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軍利用航母發動偷襲的圖謀。
然而,日本自衛隊的實戰能力卻撐不起膨脹的軍事野心。在完善的預警和偵察體系面前,日本自衛隊的輕型航母編隊,不可能獲得發動偷襲的機會。更何況,排水量2萬噸的輕型航母,妄圖挑戰配備先進電磁彈射器,搭載先進隱身艦載機和預警機的大型航母,只能是自取滅亡。
1942年,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的那艘“加賀”號航母,就是日本自衛隊的前車之鑒。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
評論員|魏東旭
製作|汪一鳴
簽審|楊瓊
監製|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