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日前刊文表示,美國政府根本不懂如何控制通貨膨脹,儘管曾承諾要降低生活成本,但現在看來,政府的所作所為正在讓美國人的生活成本變得更高。
文章指出,自美國本屆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持續上漲。美國民眾對現任政府非常不滿,尤其在生活成本方面。文章説,日前公佈的一項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與輿觀調查公司(CBS News/YouGov)聯合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不認可政府的經濟政策,68%的受訪者不認可政府對通貨膨脹的處理方式。
文章指出,美國政府對通貨膨脹的第一反應是否認,即便是迫於現實壓力,政府不得不推出一些應對通貨膨脹的政策措施,這些做法也不過是一些“權宜之計”。即便這些措施最終得以實施,也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文章稱,現任政府應對通脹的做法是對幾乎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提高關稅。而這樣做非但沒有讓美國人購買商品更便宜,反而變得更貴。
美國政府此前曾提議通過關稅收入向大多數美國民眾發放2000美元的紅利。對此,文章分析認為,這項提議的問題在於沒有實際的“分紅”可以發放:“分紅”所需的資金將遠遠超過政府已徵收的關稅收入。換句話説,政府提議的實際上是將數千億美元的赤字融資注入經濟。而這只會加劇通貨膨脹,而不會抑制通貨膨脹。

《大西洋月刊》報道截圖
文章還稱,本屆政府在醫療保險問題上也採取了類似的短視做法。《平價醫療法案》(ACA)強化稅收抵免即將於今年年底到期,這意味著許多美國人將面臨醫療保險費用大幅上漲的局面。文章説,如何既讓健康的年輕人負擔得起保險,又能保證老年人和病患也能獲得合理的保險價格,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而本屆政府不願處理複雜的問題。政府曾提議説,不如廢除《平價醫療法案》,直接給民眾現金補貼,讓民眾“自己去談判購買更好的保險”。文章強調,直接把現金返還給民眾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很難看出這項計劃如何能幫助一位患有糖尿病的55歲男性獲得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險。恰恰相反,這似乎是一個將很多人徹底排除在醫療保險市場之外的做法。

《大西洋月刊》報道截圖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房價的上漲。文章説,近年來,美國各地的租金飆升,新購房者難以進入市場。考慮到建築成本高昂、高利率以及嚴格的限制新房建設的法規,這主要是由於供應不足造成的。而美國政府最新的住房解決方案完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而是提出了一項50年期抵押貸款方案。
文章説,由政府擔保的50年期抵押貸款乍看之下似乎很有吸引力:通過給予購房者更多時間償還銀行貸款,降低了人們的月供支出。但這種好處的代價極其高昂,最明顯的就是償還抵押貸款的速度越慢,購房者必須支付的利息就越多。文章強調,傳統上的購房模式有助於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財富,而50年期抵押貸款只會讓財富積累變得更加困難。文章稱,儘管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市場需求,但這顯然會最終推高房價。很明顯,這不僅無益於解決通脹和生活成本上漲,甚至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大西洋月刊》報道截圖
文章最後説,民眾將生活成本上漲的責任歸咎於現任政府,逼迫其必須“有所作為”。但如果政府真的實施上述那些措施和計劃,很有可能會讓民眾更加憤怒。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編譯 | 王菲
簽審 | 楊卓英
監製 | 蔡耀遠